第(2/3)頁 如果吳孝祖自己投資,他可能會緊追娛樂潮流。因為大眾的娛樂觀念決定主流商業(yè)電影的發(fā)展節(jié)奏。任何違背這種規(guī)則的電影和藝術,都只會成為另類和賠錢。 《嫌疑人》在銅臭味如此濃重的港島,注定不同于那些妖艷賤貨。當然,很大幾率成為賠錢貨。 幸好有張國栄,謝天謝地。 吳導演責無旁貸幫著哥哥實現(xiàn)這種感情的花銷,畢竟是鼓勵過侯孝莧,并培養(yǎng)王佳衛(wèi)的人。 坑起錢來,總是比其他人更專業(yè)一些。 … 樓道。 鍋碗瓢盆,日常雜物堆積在一起,燈光昏暗,寂靜無聲。 張國栄扮演的石神慢慢走上石凳。 在樓下,一臺掛著1024車牌的平平無奇的紅色的士靠在路邊。在車里邊,黃秋笙托著下巴在那里“走戲”,一遍一遍的揣測角色,構思表演。 電影拍攝自然不可能鏡頭自然而然的一氣呵成。這場戲需要拍攝完張國栄、梅艷妨的戲份之后在進行拍攝。 身為嘎嘎九五成新的新人,黃秋笙需要等到兩位大咖拍攝完,再拍攝自己的戲份。 如果張國栄順利,他在十點應該可以拍攝。如果不順利…… 那么,他有可能就白費一宿,在這里熬戲。 新人,進入電影圈第一個職業(yè)素養(yǎng)的詞匯不是演技、人品,而是學會“等待”。拍攝電影,等待拍戲是常態(tài)。這也是演員這個職業(yè)應有的義務。 在這其中,實際上也是新人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后世,很多流量小生、小花實際上缺少這個過程。他們的檔期都是按分鐘算,路程、化妝都算在其中。 他們不是不可以把演技精確的更好,畢竟如果有時間,一個表情一個表情的扣,通過后期的剪輯,基本都可以保證小鮮肉們演技及格。 可惜。 沒有任何一個導演舍得這樣用來之不易的時間。況且,爛片都能賺錢,何必為難大家? 沒人去注意黃秋笙一遍一遍的努力,除了邱立濤。他對于這個年輕人很感興趣。 一個因為表演問題能夠選擇去演繹學校進修不足,不管如何,都值得肯定吧? 吳孝祖站在鏡頭后邊,盯著場內(nèi)的表演,不遠處圍觀的賀大小姐則被他選擇無視。 反倒是賀超瓊對吳孝祖打量一番。 她也是聽人講,張國栄一場戲被“NG”26遍。然后匆匆趕了過來與其一起來的還有唐老鴨。只不過唐先生怕打擾,匆匆一瞥就抽身離開。 張國栄如飲醇醪,頗為享受這種嚴厲。 此刻的他沒了往日的貴氣與優(yōu)雅,多了一分踏實與疏離。 身上暮氣與煙火氣交織。 從始至終,石神這個人物就是一個暮氣與煙火氣共存的人物。他本身并沒有生活的煙火氣,也不需要有這種氣息。生活帶來的不是妥協(xié),而是放棄。 張國栄這種狀態(tài)正符合石神這個角色。 兩種氣息混雜在他身上,這就是石神的狀態(tài)。 幾日的拍戲,吳孝祖時不時就會拉著張國栄一起談戲。 現(xiàn)在,你絕對看不到“阿杰”的身影。 “差佬還在,不要多望。”聲音平淡。 石神不停留,步伐穩(wěn)健,開門進了自己的房間。 “咔!過了。下一場——” 吳孝祖擺擺手,工作人員連忙去幫梅艷妨補妝。接下來還有她的幾組鏡頭。 另一邊,張國栄與黃秋笙兩個人則躲在一旁對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