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斗茶-《蘇廚》
第(3/3)頁
說回當下,烹茶時,先將團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沖成茶湯,同時用茶筅快速擊拂茶湯,使之發泡,泡沫浮于湯面——這個過程叫做“點茶”。
后世去日本旅游的中國人,常常為京都的茶道體驗所驚艷,其實就是這個東西。
茶末以白色者為上品,研磨得越細越好,這樣點茶時茶末才能“入湯輕泛”,發泡充分。
水以山泉為上佳,“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
火候更是重要,所謂“候湯最難,未熟則末浮,過熟則茶沉”。
茶具以建盞為宜,所謂“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甚厚,熤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
最后,點出來的茶湯,以湯色純白,湯花泡沫鮮白、久聚不散為佳。
這典雅的技藝發揮到極致,又進化形成了一種更高超的茶藝——分茶。
不少的大夫仕女,都是出色的分茶高手,他們能夠通過茶末與沸水在茶碗中沖出各種圖案花巧,所謂“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幻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卡布奇諾咖啡,蘇油后世見得多了,不過那是靜態圖案。宋代分茶,那是在茶湯翻滾的動態中變化完成,其難度肯定更高,還帶著生幻瞬息的禪機。
大批的文化名人,如蔡襄、范仲淹、蘇軾、蘇轍、梅堯臣、宋徽宗、李清照,那都是此道高手。
這其實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文化品質和精神修養的提升,也是物質生活提高后的必然,不能說是錯。
要說錯,就是在這方面耗費太多精力。
外敵未靖,四境未寧,百姓負擔猶重的時候,居然就有膽子追求這些,從地方到朝廷,習慣了報喜不報憂,一片歌舞升平,才養成這樣奢靡逸豫的風氣。
誰給他們的信心?!
二十七娘瞥了蘇油一眼:“你在說什么?這是建州頭金,花了好大力氣從江陵府搞到的,一斤八百文,在嘉州要賣到兩貫!”
運輸,在大宋果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兩杯茶,一杯像一只三腳卡通貓,腦袋比身子大,另一杯里是真像一只動物,不過蘇油還是沒法說出口。
蛇頸龍這玩意兒,估計大宋誰也沒見過。
對比了半天,蘇油只好說道:“分不出來,都……挺特別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依兰县|
榕江县|
兴义市|
华安县|
喜德县|
三江|
濮阳县|
孝感市|
乡城县|
吉安市|
错那县|
乐昌市|
永济市|
济源市|
莆田市|
合川市|
建始县|
彭山县|
塘沽区|
孝义市|
娄烦县|
吴桥县|
黑水县|
萝北县|
云南省|
徐闻县|
桦南县|
余庆县|
奉贤区|
枞阳县|
泽州县|
九龙县|
达日县|
乡宁县|
屏山县|
景洪市|
台南县|
祁门县|
江陵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