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蘇廚》
第(2/3)頁
蘇油補充道:“以他心為己心,即體近人情天理之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讓最大多數的人完其命而不覺缺憾,守其性而不覺拘束,得其教而不覺厭煩,是為中庸。”
張載感慨道:“明潤年紀雖然幼小,但是與義理卻是思之甚深,都蜀中文士多文辭而少義理,如今看來,所言不實。我還有一個問題請教。”
蘇油躬身道:“不敢,還請先生道來。”
張載道:“君子小人,能否共立于朝?”
這話如果是別人問出來,蘇油肯定會懷疑其用心,不過張載問出來,那是真心追求問。
蘇油也不避諱,這本身就是他今后立身處世之道。
于是直言道:“先生的元炁,可已大成?”
這是關的核心內容。
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其基礎是物質還是精神,這是哲的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每個哲家必須回答的問題。
張載認為,炁,可以用來表述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質運動基本狀態,不論聚為有象的“有”還是散為無形的“無”,究其實質,都是“有”。
而“無”,則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實際上不存在,所謂“太虛即炁,則無無。”
這就是炁本論。
由此便發展出物質永恒論張載認為:宇宙的本體,萬物的基始是炁,所以一切萬物都是由炁轉化而來,形態萬千的萬物,都是炁的不同表現形態。
炁作為宇宙本體,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存在形式在不斷變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
物質本身的消滅,生成和轉化中,并不存在炁的消亡這就是“炁為本體”、“炁化萬物”、“炁無生滅”。
這種關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物質的永恒性思想,在如今是相當先進的。
有了炁本論打底,按照哲思路,接下來就該解釋其運動,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了。
張載認為,炁的本然狀態是無形的太虛,炁的基本特性是運動與靜止,炁在不斷進行“郁蒸凝聚、健順動止”。
萬物生死動靜的改變,都是炁變化的體現和結果。
之所以會這樣,張載認為,是因為太虛之炁為陰陽之二炁合和體的緣故。
陰陽未分的渾沌狀態,即太虛,也稱之為元極。
后邊的理論大家就熟悉了: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交互變化而生萬物。
陰陽二氣處同一個統一體中,既相互對立,相互斗爭,相互激蕩,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生發。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双柏县|
台前县|
松溪县|
惠州市|
类乌齐县|
大庆市|
乐安县|
梧州市|
三河市|
化德县|
饶河县|
和林格尔县|
甘孜|
中超|
南开区|
满洲里市|
罗定市|
阿图什市|
绥化市|
西林县|
庆云县|
阳高县|
新竹市|
仙桃市|
密山市|
普兰县|
隆安县|
肇源县|
双桥区|
丰镇市|
科尔|
阳东县|
阜阳市|
云林县|
濮阳县|
米泉市|
勐海县|
温州市|
绥阳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