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蘇軾獲釋
至寶丹王禹玉又露了一把臉,趙頊在太皇天后入斂之前,哀傷欲撲,拿著梓宮內一只玉碗,撫著一架玉裝古琴,對觀視的臣僚痛哭:“此太后常所御也。”
王珪將這件事寫到了挽詩當中,什么“誰知老臣淚,曾見及珠襦。”什么“朱弦湘水急,玉碗漢陵深。”收獲了士大夫們的許多贊譽。
而另一位臣子王正仲,將珠韉的典故寫到了挽詞中——珠韉錫御恩猶在,玉輦親扶事已空。
蘇油非常鄙視他們的做法,文辭巧思用在這種時候,根本就不是真心的哀悼,而是在拍皇帝的馬屁。
于是他也動了筆,不是詩詞,而是文章。
如同仁宗皇帝去世時的那篇文章一樣,樸實無華,以包含深情的筆觸,寫出自己如何在太皇太后的關愛下,一路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能為大宋效力的人。
寫出了她對自己的影響,她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如此而已。
沒有一個字涉及權勢,皇家,趙頊……在他的筆下,這就是一個飽含愛心,關愛孩子,老人,鰥寡孤獨弱勢群體的慈祥老太太。
這篇文章和那些花團錦簇的挽詞一起刊登在了時報訃聞的下方,收獲了汴京老百姓們最多的眼淚。
宋代皇家帝陵,在鄭州下屬的永安縣,南有嵩山,北面黃河。
太皇太后靈柩發引之日,開封府數十萬男女老少自發披麻戴孝,拗哭相送。
沿途百姓,在路邊跪拜嚎啕,如喪考妣。
藩屬國不說了,嶲州西南夷,從今多了一個風俗,在自己的頭上纏起了白布。
就連遼國,青唐,甚至敵國西夏,都遣使致哀。
即便遠在南海,新宋,當地百姓軍士們,也立起靈位,遙遙拜祭。
整個大宋,都陷入了極大的悲痛當中,太皇太后去世后,人望達到了頂峰,得到了極盡的哀榮。
十一月,癸未,趙頊強撐這病體,始御崇政殿。
第一道詔令,就是釋放被關押審查了四個月的蘇軾。
不過懲罰是跑不了的,因譏諷同僚,刺喻時政,不上書直奏,殊失官體,貶降一官,以翰林學士,罰俸五年,充任黃州通判。
歷史線再一次神奇地重合了,不過好在這次的處罰,輕了很多很多。
真實歷史上,蘇軾是被判罰以祠部員外郎、直史館,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兰西县|
邯郸市|
会东县|
岢岚县|
明溪县|
武义县|
二连浩特市|
化州市|
宜川县|
文安县|
鱼台县|
泸州市|
高安市|
蒲城县|
郧西县|
晋中市|
商水县|
灵武市|
黔西|
玛多县|
晋宁县|
三江|
揭西县|
交口县|
宣威市|
克东县|
荣成市|
绥芬河市|
张掖市|
兰溪市|
沁水县|
托克托县|
嫩江县|
宝山区|
济南市|
武清区|
北川|
扎赉特旗|
南宁市|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