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搶人
唐朝建立后,高祖武德四年、太宗貞觀十六年,都曾下詔檢括戶口。
高宗、武則天以后,土地兼并發展,農民土地日益減少,無力負擔賦稅徭役,被迫棄家離鄉。
特別是武則天晚年,賦役繁重,迫使大量農民逃亡,出現了“天下戶口,亡逃過半”的形勢。
鑒于如此嚴峻的局面,武則天遣十道使括天下逃戶。
這些都是小打小鬧。
唐代最大的一次括戶,是唐玄宗時期完成的。
開元初年,農民逃亡的情況繼續發展,他們有的逃入山林或到他鄉開墾土地耕種,有的逃入城市充當雇傭。
更多的,則成為地主隱匿的佃客和傭保,甚至在逃亡隊伍中,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地主。
以及制造偽勛和充當色役以逃避徭役。
為了增加國家的財賦收入,擴大徭役、兵役的來源,開元九年,宇文融建議檢查色役偽濫,搜括逃戶。
第一次方案不算是太成功,唐政府下令,州縣逃戶限百日內自首,并令宇文融充使推勾。
由于逃亡農民只有準令式合附者,才能“所在附籍”,其余的一律要“牒還故鄉”,因此受到農民的抵制。
于是開元十二年,玄宗在《置勸農使安撫戶口詔》中,明確改變了方案:“先是逋逃,并容自首。如能服勤壟畝,肆力耕耘,所在閑田,勸其開墾。”
允許農民在所在地附籍,不再提牒還故鄉。
還是宇文融提舉此事,并奏置勸農判官二十九人并攝御史,分往全國各地,檢括逃戶和籍外田,同時,對新附客戶免除六年的租調徭役,只收輕稅。
這次檢括大獲成功,僅三年時間,唐政府擴出了八十多萬戶的編民,數百萬人口,增加了四百多萬貫的朝廷稅收,直接推動了開元盛世的到來。
而幾次擴戶成功與不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六年的“輕稅”刺激,以及“窄戶”變“寬戶”的誘惑。
而大宋發展到了今天,同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比如河北,屢經災傷,于是便有滑吏報亡失隱匿流民,侵吞賦稅。
蘇油和韓純彥研究河北問題的時候,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河北自熙寧年間開始恢復以來,耕作土地幾乎翻了一番,而人口卻依舊沒有一丁點的增長。
于是蘇油上書趙頊,陛下了不得了也!河北人民全都奢侈地用上了牛耕,取代了人力,獲得了翻倍的生產效率,解決了土地增長而人口增長不匹配的大問題。臣特上賀表,真是替陛下感到開心呢。
趙頊大怒,命王克臣徹查此事,拿下了一大幫胥吏官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灵山县|
安平县|
天峻县|
讷河市|
怀远县|
德昌县|
子洲县|
育儿|
浑源县|
霍山县|
永州市|
宣城市|
伊金霍洛旗|
自治县|
金川县|
岳池县|
岑巩县|
连城县|
临安市|
巴彦淖尔市|
夏河县|
高州市|
东至县|
阜康市|
普格县|
长治县|
聊城市|
南皮县|
东港市|
富宁县|
屏南县|
嘉禾县|
陇西县|
铜鼓县|
华亭县|
慈溪市|
岳池县|
阿瓦提县|
衡东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