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金剛崖
十一月,青唐城,金剛崖寺。
西藏佛教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從蓮花生將佛教帶入西藏,經松贊干布后一系列的吐蕃君主的推崇,大約有三百多年時間,佛法昌隆,這段時間,稱為“前弘期”。
到唐武宗時期,和漢地一樣,吐蕃佛教與王權、世俗、本土宗教的沖突變得不可調和。
吐蕃贊普達瑪開始滅佛,寺院被關,佛經被焚,佛像被毀,僧人或被逼還俗,或棄佛歸本,或迫其打獵。
這種從根基上催毀佛教的滅絕行為,對傳播不久、根基不深的西藏佛法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為他滅佛,佛教徒認為他是牛魔王下界,因此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個牛字,就變成了朗達瑪。
這樣的鎮壓是空前絕后的,從松贊干布時代開始傳入西藏的佛教,經過三百來年的經營所形成的西藏佛教,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此西藏經歷了大約一百多年的無佛教時代。
到宋代初年,才有魯梅等往西康學佛法,回藏重集僧伽,弘揚佛教。
西康就是如今雅安二林松潘一帶,紅衣大和尚,活佛吉多堅贊的故鄉。
此后西藏佛教再未中斷。對前弘期而言,這個新時代的佛教,名為“西藏后弘期佛教”。
后弘期佛教重入西藏地區,主要是通過兩條線路。
一條是以印度僧人阿底峽尊者為代表,從印度傳入。這一路,被稱為“上路弘法”。
這一條路,保留了濃厚的西藏原生佛教色彩,復興了蓮花生傳入,結合西藏苯教色彩的密教,所以也被稱為“新密”。
而另一條,是朗達瑪滅佛之時,僧人瑪爾釋迦牟尼、藏饒賽等三人在拉薩西南巴丘帕里的山間修行,一日忽見有個身著袈裟的僧人行獵,尋問之下,方知滅佛事件。
于是三人帶著佛經,取道西域于闐,輾轉逃到青海尖扎、化隆一帶繼續修行,晚年收穆斯薩巴為徒,并以三僧之名為徒命名,稱作“釋迦格哇饒賽”。
釋迦格哇饒賽繼承三位先師的遺志,潛心研習教理,大力弘揚佛法,跟隨其出家者日漸增多。
宋初,桑耶寺主持希堅贊出資,送魯梅楚臣喜饒、洛敦多吉旺共十人到青海西寧一帶學法取經。
魯梅等人到青海后師從釋迦格哇饒賽學習佛教經典,并受比丘戒。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华安县|
论坛|
塔城市|
封丘县|
五莲县|
宁明县|
卓尼县|
锡林浩特市|
黄陵县|
四平市|
鄄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株洲市|
华容县|
兴安县|
汝阳县|
黄石市|
香港|
祁东县|
惠水县|
兴安盟|
伊金霍洛旗|
邢台县|
淮北市|
乐东|
德保县|
新晃|
内乡县|
聂荣县|
涞源县|
桐梓县|
天津市|
岳阳县|
红河县|
松溪县|
镇远县|
芜湖市|
汉中市|
龙州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