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蘇廚》
第(2/3)頁
太學劉燾成了新科狀元,章援第二,章持第八,其余如陳師道、張玨、舒成、文潛等皆中。
最神奇的是揭榜之時,那個被蘇軾從黜落試卷當中撿拔出來,置之第五名的孫勰,殿試成績依然是第五!
眾人到此,方服蘇軾慧眼獨具之明。
蘇油如今也成了大佬,陪同趙煦主持金明池宴會,必須寫詩獎掖后進,其中就有“重五玉階今有數,無雙青眼昨何如”一句,記錄這段傳奇故事。
戊申,以甘霖解旱,御殿,復膳。遼命出戶部司粟,海云寺進濟民錢千萬,賑諸路流民及義州之饑。
先是熙、豐法度,司馬光欲一切厘正,李清臣固爭之,以為不可。
蘇油入相后,乞納李清臣于諫議之列,從之。
五月,戶部李常進奏《元祐會計統計冊》《元祐戶部會計統計條例》,第一次將國家財計和預算規劃,以及戶部會計和統計制度做成文檔匯編。
兩部書統稱為《會計錄》,雖然整整晚了五個月,但是好歹算是做出來了。
這個真不怪李常,主要是歷史欠賬太多,這個進度,已經讓蘇油感到欣慰了。
根據統計,宋朝在熙寧初年,國家財政收入為一億兩千萬貫。
其中國家地畝四百五十萬頃,丁農兩稅收入為五千萬貫,商稅三千萬貫,其余四千萬貫是朝廷和皇室專營酒曲鹽茶銅鐵等收益。
在此之前,這些收入全部算作國家財政收入,其中兩稅還多是糧食、馬料、絲麻等折算而成。
支出方面,由于四冗之故,加上連年的戰爭、災荒、朝廷臃腫,黃河泛濫,一億兩千萬貫根本留不住,最好的年成盈余七百萬貫,而其后一般都會跟上兩三年的赤字,讓國庫越來越空。
到了元祐元年,情勢大為好轉,國家地畝增加到了八百五十萬頃。
但是丁農二稅并沒有翻番,這是因為南海、寧夏等地的農業優惠政策,以及給以前的青苗、市易、常平諸法買單,該免的盡數罷免,所以兩稅只增加到了七千五百萬貫。
但是商稅卻獲得了可喜的增長,除了各地工商大興,海貿大興外,還有四通商號這個龐然大物的拆解,讓宗室產業也納入到了朝廷征稅的對象當中。
大宋到今天,光商稅就高達一億貫,遠遠超過了農稅,丁稅,成為大宋第一大稅種。
其中幾處市舶司的貢獻就高達六千萬貫之巨,外貿出口行業,又成了商稅里邊的大宗。
除去這些,其實還有皇室產業資產的盈利,這部分收益也非常可觀。
如果按照以往的計算方法,將這些也納入國家收入的話,妥妥突破兩億貫。
不過李常給皇家留了面子,只將誰都瞞不住的那部分,就是朝廷和內庫平分的東勝洲收益納入統計,做成一千五百萬貫。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台安县|
会泽县|
琼海市|
藁城市|
大丰市|
湘潭市|
岳池县|
综艺|
肇源县|
泸州市|
嵩明县|
衡阳县|
南雄市|
淮安市|
泾川县|
蒙自县|
香格里拉县|
朝阳市|
吉林省|
祁门县|
抚顺市|
阜康市|
理塘县|
丰县|
洮南市|
噶尔县|
石林|
渭南市|
沾化县|
新平|
东莞市|
平湖市|
金沙县|
汤原县|
开阳县|
佛坪县|
镇宁|
庆云县|
清涧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