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30章 與其去花大量的時間去讓守舊派扭轉思想觀念,還不如直接從一位優秀而又充滿了進取與變革雄心的變法派入手。 而當今天子趙煦以及其弟趙佶都是這樣的標桿性人物。而這兩份人對于王洋都予以了充份和毫無保留的信任。 王洋所要做的就是,用一件件暫新的新生事物,讓大宋的朝野都能夠意識到這些新東西所能夠帶來的好處,而宋朝雖然在某些方面比較弱雞,但是,卻在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上十分的大膽。 不過,想要做馬車,最重要的東西,還是彈簧,沒有彈簧,那就等于是廢柴,但是,彈簧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首先,必須要有鋼。 而且還是需要高碳鋼才行,大宋的冶鐵業十分的發達,而且不論是灌鋼法還是炒鋼法都極為流行。 甚至連金屬拉拔技術都有,所謂的金屬拉拔技術,就是后世的拉鐵絲技術,在這個時代已然已經出現了。 這還是王洋詢問了自家的鐵匠鋪才得知的,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口數量眾多,單單是所耗用的縫衣針,和針炙用針,數量都可以用千萬計,這么大量,當然不可能是拿鐵杵磨出來的。 所依靠的,正是這種金屬拔絲技術。甚至也就是將金屬液傾入之后,經由小孔擠壓而出得到的。 這讓王洋不得不感慨古代人民的智慧果然是無窮無盡的。而在那御街的工作已經完全走上了正軌,王洋決定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冶煉技術方面來。 不過令人遺憾的就是,大宋的鋼鐵冶煉,幾乎全部都有工部負責,以王洋和那位寧尚書之間的關系,怕是很難接觸。 不過沒關系,王洋自己就有一家鐵匠鋪子,之前一直打造鐵爐子,不過那位老鐵匠還有一票老友,都是干類似的行業。 當然也有搞私人冶煉的,冶煉的生鐵都會售賣給像王家的鐵匠鋪這樣的老主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