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勢如破竹-《勒胡馬》
第(1/3)頁
靖德五年冬,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苦心準備,華帝裴該終于下令征伐江南。
總計兵分四路:東路以陸和為主將,謝風劉遐為副將,率天武神武羽林三軍,出廣陵,謀渡而直指建康;中路陸衍姚弋仲,率天策定遠二軍,出襄城而南下襄陽;西路甄隨周撫率虎賁軍乘船出三巴;此外以陶侃為平南大都督,統領巢湖水師(平江軍)和神策軍。
基本的戰略規劃,是先用東路軍吸引武昌柴桑方面的晉軍沿江東援,巢湖水師則出濡須口以阻其去路;趁此機會,中路軍謀奪荊州北部地區,先下襄陽,復取江陵,一旦江陵克陷,即可呼應西路軍,兩軍會合后水陸并進,攻擊防衛空虛的武昌城。
只要能夠拿下武昌,則晉軍主力喪失了在中游的大本營,必然崩潰;即便此前東路軍不能順利渡江,至此再渡,所受的阻力也將會降至最低吧,則獲勝可期也。
所以此次戰役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巢湖水師能否順利阻擋武昌水軍的東援,二是中路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盡奪荊州的江北之地。
包括巢湖水師,也即平江軍在內,此次一共動用了八個正規軍,齊裝滿員,總兵力在十三萬左右。當然啦,相應的還必須調用沿途輔兵戍卒,及臨時征用民伕,理論上都應該算進去,則將近二十萬眾——對外宣稱三十萬。
這跟當年晉滅吳時,出動的數量差不多——倘若史料記載的水分不是太大的話。當時東吳以約二十三萬水陸兵馬來迎,如今建康政權則出不到那么多——根據戰前調查,南軍連戍卒力役,統算起來也不到二十萬,其中能夠及時參與沿江戰事的,最多五分之三。
不過江南的舟船數量卻占絕對優勢,武昌方面有樓船十數,其余大小戰艦不下千余;柴桑半之,蕪湖則是樓船二,大小戰艦,在其下安置了木架木輪,并以滑輪繩索聯系船弦,做好減弱后座力和歸位的一應準備,然后打算試射。然而問題是,大炮沉重,卻只有一具,置于船首則尾沉,至于船尾則首沉,置于一側則幾乎傾覆好不容易用相應配重解決了這個問題,止發三炮,樓船就幾乎散架
彭子勤本人擅長的是火藥配制——可以說是化學吧——對于金屬冶煉和數字計算,卻并不拿手,他跟造船匠人及從絳邑帶來的冶金工匠埋頭商討和計算了整整五天,才終于拿出一個貌似比較靠譜的方案來。
那就是改鑄小一號的青銅炮,并且減少火藥用量,預計一發可三百步,動能足夠洞穿敵船;然后改造樓船,減輕負重,于兩舷各置三門炮。
這一方案還沒來得及上呈洛陽,恰好陶士行到來,經過調研之后,當場就給否決了——這不是胡鬧嘛!
僅僅三百步的距離,我造大弩,以矛為矢,照樣可以洞穿敵舷啊,可能精度還比銅炮更高咧,且弩具才有多大分量?而即便只造一條炮船,左右各置三門銅炮,那也得六門,要耗費多少銅料啊?即便就近從彭城運銅——先不提彭城之銅多半用來鑄錢了,且產量日益降低——那也得將近千里之遙呢。
若即在徐州造炮,恐怕搬運起來更費人力;而若是運銅到巢湖附近來,我還得再建一座大冶金工坊才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建湖县|
右玉县|
延边|
界首市|
万州区|
清徐县|
永安市|
旌德县|
万载县|
梁河县|
云南省|
吴桥县|
孝感市|
开封市|
南乐县|
安达市|
密云县|
绿春县|
长沙市|
固镇县|
赣榆县|
铜川市|
惠安县|
华坪县|
美姑县|
霍邱县|
信宜市|
和田县|
尤溪县|
合江县|
温州市|
嘉黎县|
肃北|
萍乡市|
肃北|
辽中县|
黄冈市|
叶城县|
永清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