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到固始汗的表情,崇禎皇帝就心知肚明他在想什么,便微微一笑道:“這天下格局變化很快,墨守成規(guī)是沒用的。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哪怕最后沒用到,又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不是?” 理確實是這個理,固始汗自己也算是一個有能力的君主,自然是懂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青藏高原的汗王。 崇禎皇帝見他答應(yīng),便不再多溝通了。固始汗雖然有本事,可他縮在西藏那個地方,就可以知道他是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待在那犄角旮旯里,必定會被天下大勢所拋棄。既然他愿意待,就待那里好了! 于是,這個覲見就基本上結(jié)束了。崇禎皇帝邀請他在京師過年,同時也讓他認識下大明的強大,如此一來,也能讓西藏更為安份。 而崇禎皇帝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相比以前,其他高產(chǎn)作物得到了更大的推廣。特別是土豆這個,在河套平原的收成很是不錯。這讓崇禎皇帝很是欣慰,糧食足的話,對于洪承疇籌建整編草原新軍有非常大的幫助。 財政方面,國庫的收入倒是和去年相差不大。 雖然玻璃、蒸汽機和水泥等方面的收入在增長,可從去年末開始,東南沿海就開始打仗,先有臺灣之戰(zhàn),然后是安南之戰(zhàn),再是呂宋之戰(zhàn),這嚴重影響了鄭家那邊的收入。 不過對此,崇禎皇帝也沒太在意。通過鄭家收取保護費的模式來征收海商的稅錢,這個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如今成為了海軍,就更是不能用這種舊有模式了。 崇禎皇帝之所以前后兩次都去了廣州,就是梳理海商的稅收模式。 如今大明海商的貿(mào)易對象,主要是大明新的占領(lǐng)地,這個需求很大,是目前海商最多去的地方。其次是周邊的夷國,不過雖然夷國眾多,可他們的消費卻低,更多的是換取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運回國內(nèi)進行貿(mào)易,這才是對夷國的大頭。 最后一個,就是和佛郎機人的貿(mào)易。這個就目前來說,還不用出海,只需要在廣州這邊進行交易。等到將來,大明海軍的勢力進行擴張之后,大明的海商必然也會走出去,可以遠至非洲那邊都是可以的,也可以去佛郎機國進行貿(mào)易。 但就目前來說,海波不平,遠貿(mào)的風(fēng)險太高,并沒有什么人去冒險。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南方和江南那邊,已經(jīng)新出現(xiàn)了一種聲音,就是覺得在廣州直接和佛郎機人貿(mào)易,估計大頭都讓佛郎機人賺去了。朝廷不如早點遠征,早點開疆拓土,這樣他們也就能遠航去貿(mào)易了。 對于這些新聲音,崇禎皇帝當(dāng)然是歡迎的,能讓他遠征中東那邊多一些理由。不過暫時,他還不打算去拔苗助長,就讓這種聲音自然增長好了。畢竟遠征中東那邊,可不是隨便就能出征的,還需要時間準備。 國庫這邊,南洋戰(zhàn)事已經(jīng)平息,且在大明的掌控之下。大量大明百姓的移民,必定會帶動極大的需求。由此可知,海貿(mào)這一塊,在明年又會爆發(fā),稅收肯定也能恢復(fù),甚至比起以前還要多。 國內(nèi)這邊,玻璃就不用說了,是有錢人的剛需。且隨著玻璃技術(shù)的成熟和多樣性,新的需求也在源源不斷地開發(fā)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