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霜一下臺,蒙呦就趕了上來,張口就說:“唐先生講的真好,聽了讓人十分感動。” 因為眼鏡的事情,唐霜和她已經認識,笑道:“謝謝夸獎,和幾位前輩比差了不少。” 蒙呦接過唐霜摘下的金絲邊眼鏡,說:“已經非常出色了,他們有長期的表演經歷,經常訓練,所以自然講的好,唐先生不是演員,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是非常難得,要我說,您完全可以去演戲。” 唐霜暗爽,表示這位小姐姐很會說話,不應該做形象設計總監,而應該做導演,而那位貨真價實的導演左彬,太嚴肅了,他一在場,現場的工作氛圍就十分凝重。不過,或許正是因為左彬的較真,才把《見信如唔》這樣一檔原本無人看好的小眾題材節目,做的如火如荼,在如今綜藝為王的娛樂圈,實在是一股清流。 很快,唐霜就會切身體會到左彬的較真,在最后一位嘉賓朗讀完后,所有的朗讀嘉賓都不能走,因為錄制還沒完。剛才大家是在全場觀眾的注視下朗讀錄制,那么現在將清場,所有觀眾離開,然后請6位嘉賓再重新錄制,并不是因為第一遍朗讀的不好,而是精益求精。 汪凱見唐霜疑惑,解釋道:“因為一些習慣影視劇表演的演員,其實不太適應當眾型表演,他們在鏡頭前,面對對手演員,能找到一種狀態,能沉進去,那時他的眼睛里是沒人的。但是我們節目歸屬于劇場表演的一種,基本上要演員一遍過,要是中間出錯會讓演員有雜念,特別容易分心,有些影視劇演員不適應,所以我們約定,等觀眾都走了,把門關上,開始玩,玩痛快了!這時候往往大家朗讀的狀態又不一樣。” 最后,汪凱強調:“這樣錄制的時間往往很長,唐少要有心理準備。” 左彬遠遠地看了一眼唐霜這邊,見汪凱在解釋,暗自點點頭,準備現場去了。今天來到節目的6位嘉賓,唯獨唐霜沒有表演經驗,也沒有過錄制任何節目的經驗,其他嘉賓一點就明,唐霜則需要多解釋幾句,免得他胡思亂想。 汪凱:“唐少剛才的朗讀非常棒,所以我們在等會兒的錄制中,可以嘗試不同的角度,比如以第一視角代入寫信人,比如以一位普通讀者的身份,比如以寫信人的親人的身份……完全可以放開來想。” 唐霜想了想,說:“這更像是演繹,而不是朗讀。” 汪凱點頭道:“沒錯,我們不要朗讀,要的是演繹,唐少你說到點子上了。不過究竟如何演繹,分寸感非常難把握,讀信不同于話劇舞臺或者影視角色塑造,它沒有環境和服裝道具的支撐,它需要的是從內心進入角色,它是一種神似。” 唐霜聽的稀里糊涂,汪凱見狀,拍拍自己的腦袋,唐霜不是專業演員,理解這些虛的理論肯定費勁:“唐少稍等,我理理思路,看怎么跟你講明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