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所以比特幣到底是什么?從學術上說,就是它的名字:去中心化的電子記賬系統。 如何獲得比特幣? 可以通過購買,也可以通過挖礦,這里挖礦并不是真正的挖礦,而是通過計算機計算,獲得私鑰,其原理是中本聰基于哈希函數設計的一種算法。 在最初挖礦成功打包后的獎勵是50個比特幣,四年后獎勵降為25個,再過四年獎勵為12.5個,溫曉光重生前獎勵就是這個數。 第一個獲得50個比特幣獎勵的,當然就是中本聰本人。 關于它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在它誕生一年后的2010年5月,一名程序員用一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價格是30美元。 那時候沒有什么人把它當做什么好東西。 甚至是購買比特幣,擁有比特幣的人自己也在一段時間之后忘記了自己私鑰。 【差不多就是忘記了自己銀行卡密碼的感覺】 那些人的心理狀態……很讓人好奇。 溫曉光曾經研究過這種貨幣背后的原理,包括其中的哈希函數,工作量證明等等,的確是天才的設計。 但是它的價格,他卻記不大清楚,其中暴漲暴跌到底是什么時間段發生的,沒去玩過兒,真不知道。 不是記憶力的問題,而是就沒關注過。 只知道漲價漲的很夸張。 但你要他說到底哪年漲的厲害,不知道; 哪年跌回去的,不知道; 到底漲到多少錢一個,不知道。 最關鍵的是,各個國家對于它的態度,他也不清楚。尤其是我們自己國家后面到底是什么態度。 因為比特幣的交易是匿名的,交易時只有公鑰和地址,所以比特幣里隱藏著大量的犯罪行為,比如販毒、洗錢…… 所以對于這個東西的態度,他也很明朗:重生了嘛,當然要參與,不然缺心眼,回頭買點兒放著,但不能一門心思指望這個。 自己該做什么還做什么。 該做什么呢?11月份,高考報名已經可以開始了。 ———— 這章不算,寫之前一段的時候,我很迷茫,也很慌張, 我覺得我失去了感覺,我想要寫的搞笑,寫著寫著就抓不住感覺,因為那不是我本來的風格,直到前些天我才領悟, 也許我的風格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我擅長的, 也許喜歡我風格的讀者群體不夠大,但我碼字的時候有能抓住他們口味的感覺, 我自己本就不是天天傻樂的那種人,經常為一個寫作上的缺點難受、思考很久,大概也樂不起來。 說一句抱歉,之后我寫我擅長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