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興六年,齊魯大地的冬日來的稍早,九月末的時候,大清河和大運河的兩岸,已經籠罩上一層初冬的枯黃,天地之間一片肅殺,似乎預示著兵家征伐之日的到來! 在從濟南通往德州的道路上,數十名“黑槍騾子兵”,正簇擁著李成棟的養子李元胤,趕返史可法駐節之處。準備參加大集山東眾將,布署德州作戰方略的盛大軍議! 李元胤雖然是李成棟的義子,但是從“孔代補習班”畢業后,并沒有和父親(父子倆同班補習)同返遼東,而是被調入了“中央軍”。他這樣的情況,在“孔代補習班”出現后變得非常普遍,不僅有藩鎮軍的軍官在補習后進入中央軍服役,同樣也有中央軍的軍官被調往藩鎮軍。 藩鎮軍的獨立性,正在漸漸喪失...... 不過對于李元胤這樣藩鎮軍悍將而言,能夠進入中央軍任職,其實是一件挺好的事情這意味他已經得到了大明天子的青睞,將來可是大有前途啊! 在進入中央軍后,他先是擔任了一個“火槍騎兵營”的營長,后來又升任了山東、遼東總督衙門的騎兵副將。現在更是擔任了山東方面的四個模范新軍師(中央軍)的第20師的副將,已經成為了大明模范新軍的高級軍官。 此時此刻,李元胤心中只有意氣風發。 而他胯下的戰馬所踏過的土地,在十天之前,還是大清的天下。而現在,都已經被他所在的模范新軍第20師所克復! 和五年多以前那場北伐之役中,清軍的哨馬輕騎四下潛伏窺探,而明軍騎兵奈何他們不得的情況相反。如今大清河向北,一直到北直隸地面,幾乎沒有清軍騎兵活動的空間了。 雙方的騎兵曾經在九月末的時候發生了頻繁的小規模激戰! 激戰的一方,當然就是新鮮出爐的“黑槍騾子兵”了,嚴格來說,他們都不能算是騎兵,而是以排(40騎)為單位的騎馬(騾)行動的合成部隊。有沖擊騎兵,有弓騎兵,也有下馬作戰的火槍兵(當然也可以騎馬作戰)。 他們的火力和機動性非常強大,而且戰術極為靈活,非常善于伏擊和夜襲。 而且騎乘沖擊的能力也不弱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以10名槍騎兵為先鋒,發起集團沖鋒! 稍顯不足的就是騎馬射箭的本領,不過他們人人都有輕薄堅固的胸甲和鐵皮頭盔護住身體的緊要位置,并不太容易被箭鏃所傷。 所以在九月末的頻繁騎兵交戰中,清軍騎兵就處于非常可怕的下風。傷亡極其慘重,每天都有百數以上的騎兵被明軍騎兵擊斃或俘虜,時不時還出現上百人規模的馬隊被幾十人的“騾子兵”打得死傷過半......完全不是對手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