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慈烺對資本主義的本質還是有一點了解的,這個主義啊,說真的,叫資本主義不大準確,叫虧本主義就更準確了。因為大部分抱著發財美夢投身到資本主義洪流中去創業的人們,最終都會虧得血本無歸......真正可以發達并且可以保持到最后,給子孫傳下一份可觀的家業的成功者,只是極少數! 而虧本這個問題,可以找的理由當然很多,社會黑暗了(資本主義當然黑了),人心不古了(現在朱皇帝在古代搞資本主義,虧得血本無歸的人也不見少),還有競爭對手開掛了(朱慈烺就在開掛)等等。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虧了就是錯了! 某人虧得血本無歸,就是說明這人不該創業,他創業做買賣這事兒本身就是錯的! 由于創業成功只是個小概率事件,而且即便一度比較成功的企業還有很大的概率在之后不算太長久的歲月中倒下。 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說,大部分資本家的投資經營決策,也都是錯誤的。 所以深知虧本主義真諦和商場競爭之慘烈的朱慈烺,并不希望追隨自己的克難功臣們投身商場(開辦農場也是一樣)。因為這幫當官或是砍人的專業戶改行做買賣的結果,多半是血本無歸! 同時,朱皇帝還不大愿意給封建官辦工商業投錢。因為他知道那幫封建官僚的如果不當官去做資本家,多半會虧得傾家蕩產。因此就不指望他們為朝廷做買賣的時候賺錢了......除了不得不投錢的項目,朱皇帝就一律不給投資了。 當然了,不會做買賣的僅僅是封建官僚,不是別的官員,封建的嘛,落后的很,當然玩不轉資本主義了...... 因此朱慈烺現在走的資本主義路線,基本上就是早期野蠻發展的自由“虧本主義”,也就是先用個人的錢虧出一個資本主義! 因為擔心吳襄、吳三輔胡亂投資把辛辛苦苦撈來的錢都虧出去,所在返回聊城的這一路,朱慈烺都在向吳三妹推薦投資天津府——雖然比不了上海、南京,但肯定比關外的農場要靠譜多了。 就在朱慈烺和吳三妹結束了這一次沒什么收獲的微服私訪,回到戒備森嚴的聊城城堡的時候,大元帥府軍師吳三輔和錦衣衛指揮使朱純杰已經帶著兩個剛剛得到的壞消息,在聊城行宮內焦急等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