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68章 ??如何成為忠烈 ??二-《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大明洪興二十年,正月二十三日。

    大散關——和尚原一帶。

    “勝了!勝了......大明萬勝!”

    戰場之上,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巨大歡呼聲音,直沖云霄,也將戰場上所有明軍的士氣鼓舞到了極點。

    在大散關到和尚原一帶,高高低低幾十處丘陵和臺地,再加上依著大散水構筑的一連串堡壘和工事,組成了大順軍的大散關防線。這道防線在過去的七八年間,一直牢不可破,充當著吸引明軍大隊的磁石,同時也是捍衛大順政權的銅墻鐵壁。

    但是維持這條防線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李定國陣前屯田的設想,早就化為了泡影,屯田所獲的糧食,根本不足以支撐陜西前線的各路大軍消耗——陜西前線的順軍數量不定,多的時候可以有二十萬,少的時候只有五六萬。

    而決定兵多兵少的,除了軍事需求,就是后方供應糧食的能力了——蜀道艱難,難于上青天啊!

    要運輸一石糧食到陜西前線,被民伕和牲口在路上吃掉的,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損失掉的糧食(包括牲口食用的精料),往往高達八石九石之多......想要長期在前沿維持十幾二十萬軍隊,是根本不現實的。

    但是僅僅依靠五六萬人想守住關中前沿和仇池山——祁山前沿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定國只好在階州、略陽、漢中等三地再設了三個大營,每個大營最多時都能屯兵三萬,總共就是九萬后備之兵。

    在關中和仇池山——祁山前線比較緩和的時候(通常是冬季和春季),李定國就會減少那里的駐軍,把主力撤回階州、略陽、漢中就食。而在前線比較緊張的時候,他就會把軍隊從階州、略陽、漢中調往前沿。

    如果陜西戰事實在太激烈,李定國還會從成都調集大軍,這樣前線的軍隊就能達到二十余萬了。

    而在洪興十九年冬,雖然陜西前線的情況已經開始緊張。但是李定國還是按照計劃減少了前線部隊,到了二十年正月時,甚至還進一步撤出那一帶的駐軍。

    到大劍山起義爆發前,關中和仇池山——祁山前線的順軍總兵力已經低于四萬,其中擺在大散關防線的兵力更是不足兩萬......就是這兩萬人,也在正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開始撤退,到二十三日明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只剩下不足六千人還堅守在順軍前沿的各個重要據點當中。

    而且這六千守軍,也不打算死戰......這些人都是李定國的親兵,全都配了善走山路的滇馬、川馬,隨時可以一走了之。

    不過演戲還是要演全套的!

    大順晉王李定國要從前線撤兵,也得留下精銳殿軍啊!

    怎么可能一觸即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桓台县| 通许县| 罗源县| 离岛区| 铁岭县| 吉林省| 抚松县| 紫阳县| 碌曲县| 泰宁县| 山西省| 汪清县| 庆阳市| 会东县| 桦甸市| 临漳县| 汤阴县| 阜南县| 雷山县| 佛冈县| 汪清县| 始兴县| 东光县| 筠连县| 商都县| 天津市| 宜春市| 江津市| 子长县| 武邑县| 泰安市| 乌鲁木齐市| 永修县| 台前县| 德令哈市| 双桥区| 科技| 建阳市| 徐闻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