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凡是叫做“某某憲章”的文件,通常都是講大道理,定大原則的。而在大明洪興五十二年末出現的《天盟大憲章》也不例外。 根據后世的歷史書記載,這份“大憲章”是由參加崇禎葬禮的所有諸夏邦國的王公或重臣一起暢所欲言,群策群力,用集體的智慧共同制定出來的...... 但實際上,這份《天盟大憲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朱慈烺的金口玉言說出來的。 朱慈烺就是大明天朝的“絕對君主”,也是天朝聯盟說一不二的領袖! 哪怕是合眾國、西楚國、準格爾、加慶國、聯合王國這樣的“非禮強國”,也不敢忤逆朱慈烺的圣意——如果朱慈烺不在了,朱和幸也許當不了絕對君主和說一不二的天盟首領。 但現在朱慈烺還在,既然還在......那就必須負責的行使權力,輕率放權,既不可行,也不負責。 即便朱慈烺正式退了位,也會再扶朱和幸一把......得好好扶著好運太子走上一大段路,實在扶不了了,才可以放手啊! 所以《天盟大憲章》說是大家一起商量,實際上還是朱慈烺提出原則,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細枝末節。 而朱皇帝現在提出的原則,主要就這么幾條。 一是堅持走華夏化的路線......當然了,這個華夏化也不是說一成不變,非得搞崇古主義。 有了《子論格物篇》后,華夏文明已經有了比“崇古”強大百倍的思想武器,不需要搬老祖宗了。 當然了,如今的天盟共同市場是不排外的。天朝聯盟奉行的,還是開放和自由的貿易原則...... 所以朱慈烺的華夏化就是要在語言、文化、信仰、習俗上有所堅持。其中語言、文化是硬指標,但是并不追求古言和文言。信仰則規定的比較寬泛,習俗則可以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第二條大原則則是以大明為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