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時的大明興道皇帝,并沒有意識到拿破侖的帝國和波旁家族的羅馬帝國有什么不同?所以他很自然的將英、瑞、俄三國的求援,當成了實現“統一夢想”的天賜良機。 于是他就將“稱臣納貢”作為了出兵援俄的條件,而急于擊敗拿破侖皇帝的英、瑞、俄三國,不得不同意了朱簡炎的條件,在1812年時,會同波旁王朝的東、西羅馬皇帝、奧斯曼蘇丹、印度帖木兒帝國皇帝、印度李朝皇帝等國統治者一起,派出使臣向大明皇帝遞交了稱臣的誓書和象征性的貢品,從法理上確立了和大明的宗藩關系。 在如愿以償收了一批根本靠不住的小弟之后,大明皇帝朱炎簡就向早就開到伏爾加河流域的,由皇太孫朱迪釧統帥的天盟遠征軍立即向西挺進,和庫圖佐夫指揮的俄軍匯合,加入到抵抗拿破侖入侵的戰爭中去。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和另一個時空的1812年戰爭沒有什么不一樣......拿破侖的大軍在明俄聯軍已經俄羅斯的冬將軍的共同打擊下遭遇慘敗,60萬人中只有3萬退出俄羅斯的國境。 在輸掉了1812年的侵俄之戰后,拿破侖的羅馬帝國就跌下了巔峰。不過在這個時空拿破侖擁有更多的本錢,所以并沒有兵敗如山倒,而是在聯軍的攻擊下又苦苦堅持了8年,直到1821年拿破侖病逝時,他的帝國還沒有最后崩潰...... 但是他的帝國,還是在他死后被康斯坦丁一世、朱迪釧和庫圖佐夫所統領的聯軍給打垮了。他的繼承人,年少的拿破侖二世被迫退位,成了西羅馬帝國的科西嘉大公。東羅馬、西羅馬,以及其它一些被拿破侖帝國所摧毀的王國、公國,也都全部復辟。 在戰爭中一度,或者一直站在拿破侖帝國一邊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英格蘭共和國、美利堅聯邦、新英格蘭聯合王國、大蘇聯汗國,也在稍后加入了天朝聯盟,并且向大明帝國稱臣。 至此,大明帝國至少在名義上成為了全世界的宗主......世界,至少在賬面上被統一了——后來的歷史考據者倒是發現了一些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誰的部落首領或是什么土著王國的國王。但是這些部落或是小王國是阻擋不了全人類統一的大趨勢的。 “還真的給他統一了......”朱耀飛看到這個結果,也有點無語了。 沒想到大明輝煌盛世的慣性居然那么大!把世界都統一了......不過“統一世界”,恐怕也是大明王朝的巔峰了吧? 世界都統一了,還有什么成長空間? 變成銀河帝國嗎?這可太科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