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且朱簡炎強推出來的統一,其實也就是個面子,根本沒有里子,虛熱鬧一場而已,和大明朝早些年搞得宗藩朝貢也沒什么不一樣。大家熱熱鬧鬧的應付一下就完事兒了,如果真的遇上一點大事兒,就該知道這個“世界統一”有多虛了。 朱耀飛搖了搖頭,繼續往下看。 朱仲樹在接下去的一個章節中,也分析了這次“世界統一”。在這位大歷史學家看來,“世界統一”只是一個虛妄的有點荒唐的夢想。如果興道皇帝的這次近乎“胡鬧”的實踐遭遇失敗,也許大明帝國的國祚還能更加長久。但是很可惜,由于羅馬革命和拿破侖的崛起,迫使歐洲的君主們不得不在近在咫尺的拿破侖皇帝和遠在天邊的興道皇帝之間做出選擇......畢竟,興道皇帝只想要一個虛名,而拿破侖這個革命皇帝卻實實在在要革大家伙的命啊,所以他們必然會選擇興道皇帝! 而興道皇帝的成功和拿破侖的奮斗,又將“世界統一”變成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 在興道皇帝之后的許多大權在握的君王或是別的什么統治者而言,仿佛只有追尋興道皇帝的足跡,再一次將世界統一起來,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偉大和正確。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統一戰爭”后,必然還會有更具破壞力的“第二次世界統一戰爭”。 當然了,第二次世界統一戰爭不會馬上爆發。因為拿破侖戰爭折騰的所有人都精疲力盡,而且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暫時還能讓大明帝國的人民將究著把不好不壞的日子繼續下去。 而在歐洲那邊,拿破侖帝國和羅馬革命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受惠于此的歐洲各國,也沒有成長到足以挑戰“世界宗主”大明帝國的權威的程度......更確切的說,是歐洲各國的工業化還沒有成長到能和大明帝國正面較量的時候。 所以它們還需要大明帝國這個“世界宗主”充當一下世界憲兵,維持一下世界上的貿易秩序。 而這段世界在表面上統一的時期,也被后世稱為“大統一時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