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承宗的擔心當然是有道理的! 因為天啟七年寧錦大捷到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間的兩年多時間中,遼東戰事的確有陷入持久的苗頭。 一方面,東虜沿著遼西走廊發起的攻勢,被寧錦防線所阻擋。而且錦州、寧遠背后還有山海雄關,東虜根本無力突破。 另一方面,毛文龍在東江、遼南一帶已經做大,不僅控制了皮島這個可以直插東虜后背,而且可以保持朝鮮“存在”的據點,還開辟了遼南金州、旅順一帶為根據地。 只要東江、遼南的明軍可以在登萊方面的支援下保持一定的積極主動,皇太極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向西進軍。 而且蒙古的察哈爾部在林丹汗的領導下,也保持著相當強大的實力! 這個蒙古察哈爾部是北元正統,林丹汗本人是元順帝的直系后裔。他的察哈爾部又稱中央察哈爾萬戶,是達延汗一度振興北元后所建立的六個萬戶之一,也是核心萬戶。 所以林丹汗只要還擁有一些實力,皇太極就沒辦法建立真正可靠的“滿蒙同盟”——現在依附滿洲的蒙古和碩特部不過是東道蒙古,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根本不能和察哈爾部相比。 而察哈爾部不到山窮水盡,是不可能歸附滿洲的...... 而且察哈爾部是個游牧部落,打不過他們會跑啊!如果皇太極不能全力以赴,他怎么可能擊潰打不過就跑到蒙古察哈爾部? 不擊潰察哈爾部,皇太極敢入寇長城? 他就不怕林丹汗去科爾沁草原把和碩特部給收拾了?而且皮島毛文龍也不會閑著! 到時候林丹汗去科爾沁草原殺人放火,毛文龍在遼東半島上橫行無忌。皇太極入了長城也不踏實啊! 所以看天啟七年十月的形勢,東虜差不多就是西夏的局面......如果不出意外,以后的史書上東虜就是“東清”了。 而這樣的結果,孫承宗當然是不滿意的! 遼東是祖宗傳下來的江山,怎么可以放棄? 而且大明如果一味保守,只求守住長城防線和遼南的幾個據點,東虜很有可能會在將來擊敗蒙古察哈爾部和東面的朝鮮,從而變成和契丹大遼差不多的局面——就少一個燕云十六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