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孔胤植,是你家祖宗隱瞞了孔林被忽必烈盜掘之事,這不是你的錯......你不必和朕請罪。不過你請辭衍圣公的奏章,朕還是收下了。大明衍圣公之爵,還是要還給南宗的,畢竟南宗才是嫡系啊!” 曲阜,孔氏宗廟,大成殿內。孔胤植正領著一群胤字輩的兄弟,一起跪在祖宗神像和大明皇帝朱由檢跟前請罪。 不請罪不行啊!《孔子遺篇》上的道理太真了!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名儒會幫孔氏北宗說話的——當個名利雙收的大儒不香嗎?那些名儒在四書五經里鉆一輩子牛角尖的成就,也比不了研究《孔子遺篇》三個月的! 孔胤植雖然稱不上碩儒,但終究是曲阜孔氏的族長,祖宗傳下來的道理,他還是認認真真學過的。而且和他往來的友人當中,也不乏真正精通儒學的高人。所以孔胤植跟著聽都聽出一點道亨了,當然知道《孔子遺篇》的價值了......這就是祖宗苦苦追求的大道啊!原來祖宗是求著道以后才過世的。 可是祖宗為什么不把這么好的大道傳給后人呢?這要是傳下來了,儒學就不是現在這樣子了......祖宗的墳塋,也不會被忽必烈這個倒斗汗給倒了!因為壓根就不會有靖康之恥了! 不過孔家的北宗,也不可能問鼎衍圣公之位了,因為有了《孔子遺篇》的儒家就有了格物的法門了。到宋朝的時候早就格出紅夷大炮,不對,應該是鴻儒大炮了——這大炮不就是格物格出來的嗎?先格青銅鑄造之法,再格火藥提煉之法和炮彈開花之法,最后再格大炮發射之術。如果能把鴻儒大炮格到致知,教化蠻夷可就方便了。 致知了鴻儒大炮的道,靖康之恥一定就沒有了,宣和北伐也肯定勝利,蒙古人多半也打不進中原,孔氏也就沒有南北二宗之分了。那么他孔胤植不過就是孔府的一個旁支庶子...... 想到這里,孔胤植心中也就釋然了。這個衍圣公不當就不當吧......當了也煩心,好大一家子事兒得要他傷透腦筋,一件一件的去擺平,真正可以用來享受的時間才幾何? 不當衍圣公了,他的太子太保還在,他還是大明正一品的文官,而且他還有點私人的積攢,足夠他和他兒子孔興燮榮華富貴到死了。 “孔胤植,”朱由檢這個時候溫和的笑著,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朕準你辭去的只是大明的衍圣公,但是你家還有一個大蒙古的衍圣公啊!” 什么?大蒙古的衍圣公?這個皇帝想干什么? 孔胤植原本輕松下來的表情,一下又緊張起來了,他都不當衍圣公了,皇帝還想怎么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