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之后也不知過了多久,武維義便是一直居住在這所官邸之內,他也曾多次嘗試走出城門去找錦織公主,卻皆被城門的守衛給拒了回來。 武維義此時既然已經從老蜀王的口中知曉了如今蜀國的情況,自然也就明白了王子疆之所以要阻止他出城,必然是為了防止他與其他人發生過多的接觸。 武維義尋思著,既然我如今橫豎也是出不了這魚鳧城,那不妨試試讓錦織公主進城一敘?然而,又該如何引她前來? 武維義雖不是春秋之人,但他也知道在春秋之時,但凡有些學識之人都有開壇授業論道之風。因此,他尋思著他何不效仿那些大賢一般,也開一派,以一些數哲之理,標新立異。一方面好過過一把圣人之癮,另一方面也好筑巢引鳳,想法子讓那公主進城一敘。 于是,武維義這幾日便在自己官邸之內開壇授課了起來。為了穩妥起見,一開始武維義原本只招收了自家及周邊市井少數的幾個年輕奴仆當了學生,卻不曾想沒過三五日后,竟已是門庭若市。城中周邊的幾個市井,大批國人都知道了這里有一個可以學本事的去處,便競相前來恭聽“圣言”。所謂外來的神仙好念經,武維義在魚鳧城中竟也儼然成了一副得道之人的模樣。 要說這武維義究竟說了些什么?竟使得如此多的人極力追捧? 原來,武維義深知此刻春秋時期的民眾雖然思維活躍,但終究還是君權當道。說是各路名士之言論說是“百家爭鳴”,其實倒不如說是“百家爭寵”更為貼切。因此,思想服務于統治是當時的學術風尚。 而武維義卻并沒有這層顧慮,他僅僅是一個時空中的過客,根本無意于“百家爭寵”。他倒是希望能夠給當地的民眾教一些更為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數學,幾何,物理,邏輯。 而這些知識對那些以勞作為營生的百工農務之人都是極為有用的。再兼武維義講學,常以生產實例為證,因此他的學說很快便在四下傳播了開來。 有一日下課之后,墨弟正幫著武維義收拾器具,武維義也正想進屋內午休,卻迎面來了一名學生上前來請教道: “敢問先生一個問題,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去去去,哪里來的白凈書生,如何這等不懂規矩?若人人都像你這般東請一下,西請一下,老師還不被你們給累死……” 只聽墨弟沒好氣的在一旁說道,卻被武維義給制止了住。武維義定睛朝著那人看去,感覺好像是似曾相識,卻不知道在哪里見過。只見這名學生容貌俏美,膚色若凝脂一般,而看那一身穿著打扮雖無過多粉飾,卻也不似個尋常百姓。 武維義對學生的疑惑向來是來者不拒,只是自他講學至今,還無有一人來他處詢問過問題,如今這卻是第一例。 “有何疑問,盡可說來一聽。” 只聽那白面小生問道: “聽先生講學,如飲醇酒,令人如癡如醉。但是敢問先生,天有日月,人分男女,萬物皆有陰陽,那先生所說的‘數’可也有陰陽?” 武維義想了想,回道: “數分正負,正數為陽,負數為陰。” 這白面小生一聽,卻又略有些激動的問道: “那陽數與陰數可有貴賤之分?” 武維義聽了卻是笑了起來,說道: “哈哈哈,若以絕對論之,陰數與陽數不分大小。且陰數取反亦為陽數,陽數取反亦為陰數。既然互為彼此,又如何能分孰大孰小,孰貴孰賤?” 那名白面小生聽罷,對著武維義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又繼續問道: “若如此說來,豈不是陰陽無尊?雌雄少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