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田鎮峰當時不在場。事后,他專門跑過來湊熱鬧,他可不相信濟南有什么人能打敗孫祿堂,只是過來詢問王洪那兩句話:孫祿堂為什么要用玄學解釋拳理?為什么教三體式而不教絕招? 王洪并不知道后世的那句名言:“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怕是“科學的盡頭是哲學”他也講不出來。他只能說:“我知道我老師有這本事,我也是身上有一點,才能看懂一點”。 這話對田鎮峰有點打擊:合著,我說玄乎,你就說我看不懂啊? 教三體式還是教絕招這個問題,王洪倒是有些心得。 絕招不是什么神招,而是個人純熟成生活習慣的一些動作,在實戰中,憑著本人的直覺和這些本能動作,又快又猛地使用了出來,就可以稱為絕招。只是技擊是綜合的,包括人的精神、反應、體力、力量、空間感、預判、速度、作用點以及后果等等,絕招打不到人、打不倒人,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而三體式,是換勁的根本,孫祿堂的三體式后來改成了立掌,是尋找出形意、八卦、太極三個拳種的結合點而設定的基本功。當然,這種做法也把一些技法有意無意的拋棄掉了。三拳合一可不是后世某些人隨便能打上打幾十套拳,那是賣拳的。 三拳合的不是風格,不是套路,而是拳勁合一。這話再說下去,有不少拳就傷心了,就此打住。 王洪也在換勁過程中,只能建議田鎮峰找師叔馬耀南去試下三體式怎么換勁兒,這才把仍然迷糊的田鎮峰送走。 以王洪的眼光,整個山東省國術館最厲害的是竇來庚。 如果王洪跟他比拳術,反應、速度、力量都有不少的差距。 這時的竇來庚,才三十出頭,一米八的個頭,魁梧健壯。第一次全國國術考,他就勇奪優勝,是真正的國術高手。 到底國術高手們有沒有參加抗戰,這個話題,到了竇來庚身上,立刻打住。 因為竇來庚變賣家產,帶著國術館的學員,與日軍作戰到最后一刻,是國術館的真英雄、真豪杰、真英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