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參賽人員所在賓館中,SKT教練,此時的全明星戰術制定者金正勛看著畫面,臉上掛著幾分慶幸。 無論EU還是NA,歷年戰績都比較一般,玩家中甚至有持續數個賽季的‘歐美菜雞’說法。 然而,職業圈內,無論選手還是教練、后勤人員,只要有足夠的游戲理解,沒有人會輕視這兩片LOL的發源地。 從比賽中就能看出端倪。 不管嘴上說的多輕松,只要碰到一起,LPL、LCK都會拿出全部的精力應對。 從BP到交手一絲不茍,不留任何翻盤機會,和面對外卡,哪怕是其中戰斗力最強,一次次沖擊主流賽區地位的越南隊都不是一樣的心理狀態。 原因很簡單。 EU、NA確實有足夠的實力。 不明就里的觀眾可能感到疑惑,世界總決賽上,歐洲、北美參賽隊伍的成績經常比不上外卡中的強者,為什么還被看重? 換個角度想一下就能理解。 TSM、EDG年年八強,后者甚至連小組賽都沒出線就折戟沉沙,真的因為菜么? 不是的。 如果真的菜,賽區內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戰績,無法突破的原因很簡單——樹大招風。 老牌強隊、頭號種子雙重身份,會引起所有對手的全力針對,通過常規賽視頻,各個隊員的英雄池、操作習慣、對局動向都會被研究透徹。 弱隊研究了也沒用,強隊就不一樣了。 當然,兩支戰隊同樣的缺點是沒有爆發,如果不能碾壓,必須承受對手一次次傾盡全力的反擊。 久守必失。 單純站在S系列交鋒的角度上,說硬實力不足,也沒有問題。 不過,如果不被這樣針對,奪冠夸張了點,進入半決賽、決賽的可能性很高。 EU、NA和外卡的對比,也是這個道理。 歐美賽區面對的,是全力以赴的對手,而外卡,常規賽記錄可能連官方都拿不出來。 從資料上可以看到,LPL、LCK、LCS、LMS參賽者和統計出來的信息基本對應,明星選手更是完全契合。 外卡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