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乾康元七十年十二月初九,卯時,大明宮太元殿。 這臘月里,天氣寒冷,萬物蕭條,天之道,冬藏而春,若就養生而言,冬日里講究的是藏氣而收神,早晨須待日頭東升之后方起,才能護住元氣不使傷身。是以普通的人家,此時大多還在睡夢之中…… 皇帝久未早朝,今日卻突然叫了朝會,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只得寅初時分便早早的起了床,卯時不到,便都已匯聚到了太元殿門外。 這時,一輪曉日雖然已自東邊緩緩升起,但彌散于天地間的那股凜冽的寒風,仍是吹得眾人瑟瑟抖。群臣大多心內惴惴,均不知皇帝為何突然要舉行朝會。 “上朝了!”御史大夫車惠嶺喊了一聲之后,便由兩位監察御史引領著百官,按序步入大殿,所有人都按照各自的官爵品階,依次站立于殿庭兩側。 “皇上駕到!”殿中內侍高唱了一聲,便見皇帝李重盛頭戴通天冠,身披絳紗袞龍袍,在高良士的攙扶下,緩步走上了御座……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庭中侍立的文武百官盡皆紛紛跪倒,山呼萬歲…… 李重盛端坐于上,臉上不怒自威,此時,他卻未叫起身,待得靜坐了片刻,方沉聲說道: “朕……有些個日子沒早朝了……朕年歲大了,身子骨……不如年輕時壯健,這腿腳么……也不那么利索了……朕不能每日接見你們,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得體諒一些……” 群臣跪在地上,卻是面面相覷,均不知該如何以對…… “昨天是臘日,朕微服外出,在這長安城……四處走了一走,見到的景象……真是觸目驚心啊……” 這時,跪在右列靠后的京兆尹鐘興鳴,已暗覺不妙,果然,隨后便聽到皇帝的聲音,如山一般傾來: “京兆尹鐘興鳴呢?” 鐘興鳴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再次跪倒稽,口中說道:“臣在!” “長安城外有成千上萬的災民,他們千里跋涉到此,就為討一口飯吃……你身為京畿長官,不思賑濟解困,竟為何還私自將那些災民阻攔于城外,以致每日都有人凍死餓死!……‘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他們可都是父母養大的孩子,是我大乾天下的子民……你竟眼看著他們活活餓斃!……你這父母官究竟安的什么心!” 鐘興鳴嚇得股肱戰栗,渾身冷汗,他顫聲回道:“臣……臣知罪!” 皇帝站起了身,在御座前來回踱了幾步,這才揮了揮手,說道: “你們……都起來吧……” 群臣紛紛站起身子,中間就有許多人,暗暗吁了口氣,還不經意地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皇帝朝侍立一旁的總管高良士點頭示意,高良士遂大步上前,口中宣敕道: “京兆尹鐘興鳴,怠慢失職,著即貶為京兆府少尹,罰俸一年!” 鐘興鳴叩道:“罪臣……領旨……” 李重盛又道:“朕令你暫攝京兆尹之職,會同戶部有司,開倉放糧,于長安城南,廣設粥場,救濟災民……” 鐘興鳴忙又磕頭謝恩:“罪臣……謝陛下恩典!罪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讓一個災民餓死……” 李重盛道:“朕若不念你昔日跟著朕疆場殺敵,護駕有攻,早把你給革職下獄了,今后,你須得心中守著一顆仁慈之心,時時念著百姓的生計……” 鐘興鳴不住地叩頭謝恩,皇帝便叫他起身退下…… 李重盛又踱了幾步,復回到御座前坐下,朝殿中群臣顧盼道: “秋明禮呢?” 戶部尚書秋明禮拄著拐杖緩步走出班列,躬身說道:“微臣在!” 李重盛看了看秋明禮手中的拐杖,溫言道:“你這腿……不礙事吧?” 秋明禮道:“陛下,微臣的腿不礙事!只是行走有些不便,御前若有失儀之處,還望陛下恕罪!” 李重盛道:“嗯……明禮啊,朕問你,眼下,我大乾的國庫中,尚存多少銀兩?” 秋明禮道:“啟稟陛下,國庫存銀,尚有六十八萬九千余兩。” 李重盛雙眉深蹙,不禁面向群臣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