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換在過去的話,村長可能不會答應,但是世道都已經差了這么多年了,他們村里的人也死了不少,絕后的都不在少數,所以村子里面是真不缺拋荒的土地和破屋。 所以他當然不介意做個人情。 村長都同意了,其他人便也不好說什么,只能默認了這件事,而原身則重新在村子里面住了下來。 那是相當艱難辛苦,受盡了苦難,好不容易把兩個兒子拉扯大。 一個拉扯到了十八歲。 還有一個拉扯到了十六歲。 原身正攢錢想法給大兒子相看呢,原身大兒子和二兒子兩人,便不知在誰的鼓勵演講之下,一起只拿了點干糧和兩套衣服離家出走。 抗敵衛國去了。 那幾天,除了原身的兩個兒子之外,還有不少人的兒子或者新婚丈夫,也是同樣離開了,年紀最小的只有十四歲,而年紀最大的也不過才二十出頭,因為只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最為熱血,抓住了某一點信念,就愿意為了這信念犧牲性命。 至于三十多歲的懶漢。 四十多歲天天喝酒打老婆的。 你就是說破了大天,他們也不可能自己愿意去抗敵救國或救民。 發現這一情況的原身,當即便哭暈了過去,接下來幾天一直在以淚洗面,哭自己怎么就沒有發覺他們的想法,怎么就沒把他們攔住和他們怎么就這么狠心,怎么就不想想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的自己呢? 可是不管如何,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原身也不知去哪邊找孩子。 人終究還是得活下去。 所以原身也只能繼續待在原地種田,并且還在努力攢錢,希望萬一過幾年,不知哪天兩兒子回來。 她手里能有錢給他們娶媳婦。 原身本來是想著,她就一直待在這邊不走,這樣萬一孩子回來也能找到她,更不至于摸不著地方。 找不到她這個母親。 不過原身的想法,終究還是沒能堅持的下去,因為三九年的時候她那兩個兒子離家參戰,四一年的時候他們這邊就大旱,準確來講四零年的時候他們這邊就已經有些干旱了,四一年只是旱得更加嚴重。 等到四二年春分之后許久,都快到立夏了,天上卻依舊還是滴雨未下時,無論是原身,還是村里的人,乃至鎮子上剩下來的那些人。 都是再也撐不下去了。 地里面顆粒無收,河里面只剩下些許淤泥,井里面的水也早就已經渾濁不堪,附近所有能吃的草根樹皮,幾乎都已經被扒干凈了,這樣的日子再不離開,就只能等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