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旦他對此真的無能為力。 那他會有種信仰崩塌的感覺。 會覺得仁者無敵是假的。 所以他依舊面露悲痛的堅持問道:“母后,可是我不甘心這樣??! 所有人都知道殉葬不好,上古哪位圣賢不是反對殉葬,可是他們那些個讀圣賢書的,此時卻為什么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為什么啊? 母后,我想要試一試! 至于之后會發生什么,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我只想無愧于心。 若是此這件事我不去做的話。 我一輩子都得活在內疚之中。” 說到最后,新帝的左手已經緊緊攥住,內心的信念更是突然變得無比堅定,堅定的向上朝對抗,與那些個滿嘴禮孝之道的官員對抗。 而聽了他這番話之后,慈安太后總算再也繃不住,略為憤怒道: “夠了,你不要那么天真! 你以為你成了皇帝,就有多么的厲害嗎,你手里是有兵權還是有財權,戶部的賬本你摸得到嗎,兵部官員會老老實實聽你的指令嗎? 你以為為什么會有帝崩,三年不改其政的說法,這三年是為了守孝嗎,不是,這三年,是為了平穩過渡權力,沒有權利,你什么都做不了,你以為靠你東宮里的那些屬官,又能在朝堂上有多少話語權? 這個世界沒有那么簡單,也沒有那么純粹,錯綜復雜到不是你以為的一個仁字,就能貫徹始終的。 你真的是讀書讀傻了。 你父皇給你的找的老師,到底教了你什么東西,他們沒有教帝王之學嗎,沒有教王霸治世之道嗎?” 太子成年后,即便是皇后也不可能天天與太子見面,再加上皇后也沒有考教太子學問的道理,所以慈安太后還真不知道她這兒子在少傅太傅那邊到底學了些什么東西。 再加上她兒子的名望也不錯。 人人都說他好,仁善。 所以,慈安太后還是第一次發現,她這兒子已經仁善到了不知人心險惡,不知到朝堂險惡的程度。 而如今知道后。 她當然也是憤怒不已的。 一介帝王,絕對不能僅僅只擁有仁,如果只知仁義行事的話,那么可能只要沒有外敵入侵,死后名聲就會不錯,但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極其惡劣的,那就是皇權必然旁落,大量權力為官員奪取并霸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