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命名-《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3)頁
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學習中,華楓修為也沒有落下。這一天,他們學到小行星的命名。
早期人們喜歡用女神的名字,后來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機構名的首字母縮寫詞來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別著名,如脫羅央群,阿波羅群,伊卡魯斯,愛神星,希達爾戈等。
由于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的物質,科學家們對它們的成份非常感興趣。宇宙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發現,小行星帶其實非常空曠,小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分隔得非常遙遠。
c-類小行星253 mathilde小行星的名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的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后面的一部分是一個名字。每顆被證實的小行星先會獲得一個永久編號,發現者可以為這顆小行星建議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要由國際天文聯會批準才被正式采納,原因是因為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常規。因此有些小行星沒有名字,尤其是在永久編號在上萬的小行星。假如小行星的軌道可以足夠精確地被確定后,那么它的發現就算是被證實了。在此之前,它會有一個臨時編號,是由它的發現年份和兩個字母組成,比如2004 dw。
第一顆小行星是皮亞齊于1801年在西西里島上發現的,他給這顆星起名為谷神·費迪南星。前一部分是以西西里島的保護神谷神命名的,后一部分是以那波利國王費迪南四世命名的。但國際學者們對此不滿意,因此將第二部分去掉了。因此第一顆小行星的正式名稱是小行星1號谷神星。
此后發現的小行星都是按這個傳統以羅馬或希臘的神來命名的,比如智神星、灶神星、義神星等等。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行星被發現,最后古典神的名字都用光了。因此后來的小行星以發現者的夫人的名字、歷史人物或其他重要人物、城市、童話人物名字或其它神話里的神來命名。比如小行星216是按埃及女王克麗歐佩特拉命名的,小行星719阿爾伯特是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命名的,小行星17744是按女演員茱迪·福斯特命名的,小行星1773是按格林童話中的一個侏儒命名的,等等。截至2007年3月6日,已計算出軌道(即獲臨時編號)的小行星共679,373顆(查詢),獲永久編號的小行星共150,106顆(查詢),獲命名的小行星共12,712顆。
通過光譜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可以證明小行星的表面組成很不一樣。
按其光譜的特性小行星被分幾類:
c-小行星:這種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75%,因此是數量最多的小行星。c-小行星的表面含碳,反照率非常低,只有0.05左右。一般認為c-小行星的構成與碳質球粒隕石(一種石隕石)的構成一樣。一般c-小行星多分布于小行星帶的外層。
s-小行星:這種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數量第二多的小行星。s-小行星一般分布于小行星帶的內層。s-小行星的反照率比較高,在0.15到0.25之間。它們的構成與普通球粒隕石類似。這類隕石一般由硅化物組成。
m-小行星:剩下的小行星中大多數屬于這一類。這些小行星可能是過去比較大的小行星的金屬核。它們的反照率與s-小行星的類似。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鎳-鐵隕石類似。
e-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頑火輝石構成,它們的反照率比較高,一般在0.4以上。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另一類石隕石)相似。
v-小行星:這類非常稀有的小行星的組成與s-小行星差不多,不同是它們含有比較多的輝石。天文學家懷疑這類小行星是從灶神星的上層硅化物中分離出來的。灶神星的表面有一個非常大的環形山,可能在它形成的過程中v-小行星誕生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射洪县|
新和县|
宁波市|
德州市|
当雄县|
昌黎县|
清涧县|
外汇|
波密县|
贞丰县|
玛纳斯县|
宜州市|
景宁|
陈巴尔虎旗|
常州市|
洞头县|
南平市|
平度市|
安阳市|
北京市|
游戏|
麻阳|
图们市|
嘉峪关市|
苏尼特左旗|
灌云县|
台湾省|
宜兰市|
锡林郭勒盟|
博客|
班玛县|
鲁甸县|
光山县|
本溪|
嵩明县|
汪清县|
台湾省|
福建省|
靖远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