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從鳳山縣招兵,并不是鳳山縣招不來人,鳳山縣的人口現在已經嚴重過剩。 在陳周全的打擊下,繼被陳周全清洗的第一波地主階層難民之后,臺灣中部地區的廣東籍、漳州籍族群普通人,也開始大量逃亡到鳳山縣,讓鳳山縣人口增加到了六十萬,已經是周瑯來之前的兩倍。鳳山縣舊有的土地等資源不可能為這些以青壯為主的難民們提供生計,只能由鳳山縣官府將難民組織起來,深入到屏東平原開荒,他們本就一直在官府的組織下,一旦發了武器,立刻就是士兵。 這些人在健全的官府組織下,在周瑯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下,保持了穩定的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招募他們就真的只有增加兵力這點好處。 在福建本地招募士兵,不但可以增強周瑯集團跟福建本地的聯系,二來經過這次戰亂,本就人多地少的福建省,不知道又多出了多少無業游民,這些人在社會上浪蕩只能制造不安定因素,反倒不如將他們招募進入軍隊,加以訓練,不但能增強周瑯的兵力,還能增強跟當地社會的紐帶,降低社會混亂程度,能更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 所以王輔茞的工作重點,開始轉向跟軍隊配合,將從福建招募的新兵安排下去。同時跟地主勢力溝通,希望這些勢力會愿意接受跟福建籍士兵為主的新兵部隊配合。 這些新兵顯然不可能馬上就擁有強大的戰斗力,因此周瑯從老軍隊中抽調了一萬人充任軍官,建立組織架構的同時,讓軍官對新兵進行訓練,暫時不讓他們參與任何戰斗,只負責進駐主力軍收復的一座座縣城,幫助王輔茞維持治安,努力恢復地方的穩定。 以縣城為據點,控制福建全境之后,這時候才能考慮到剿滅頑匪的問題。 匪患有老匪有新匪,那些經年的老匪,在清治時期就跟官府周旋,他們熟悉當地環境,藏匿于山林沼澤之地,清剿他們甚至比正面進攻堅城還要困難,因此依然以招撫為主,剿殺為輔。 好在大多數老匪過去就是反官府力量,周瑯以反清的身份到來,讓他們有了洗白的機會,大量希望借助社會顛覆的時機洗白的山大王,投靠周郎顯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但也有一些頑匪,當年反抗清軍,現在又反抗周瑯,還有一些看到周瑯的成功,竟然也想趁勢而起,自立為王,攻略附近州縣,做起了逐鹿中原的豪杰夢。 新匪則主要是因為動亂造成的失去原本生計的群體組成,一部分是八旗綠營的潰兵,一部分是遭到軍隊或者土匪洗劫后活不下去的平民。 這些新匪也跟老匪一樣,有愿意投誠的,比如過慣了當兵吃糧生活后,并不太適應朝不保夕的土匪生活的綠營兵匪,比如本就是迫于無奈落草為寇的底層百姓,能轉變成官兵,他們求之不得;但也有頑固的,比如那些潰逃的八旗兵,這天下是旗人的天下,他們的認同感極高,很難接受向大清的逆賊效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