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四十三節 我大清有的是錢-《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1/3)頁

    初彭齡的事情鬧的很大,朝臣議論紛紛,皇帝都知道了。

    此時和珅已經從大大小小數千文武官員手里榨出了上千萬銀子,外地官員也聽聞風聲,紛紛掀起了為朝廷募捐的活動,各地商人也被以各種慕名勒索報效。

    嘉慶聽到后,勒令停止募捐,乾隆更是大度,不但不要募捐了,還要求退銀,表示朝臣公忠體國,讓人感念,但國朝自有規制,豈能讓臣子都破家。于是勒令和珅,京官按照品級,扣一年的“恩俸”,“飯銀”,外省地方官,扣一年養廉銀。

    恩俸、飯銀,是專門給京官設立的補貼,其實跟養廉銀是一個道理,只是名目不同。

    京官這筆錢雖然沒有地方官的養廉銀動輒十倍百倍于俸祿那么多,但也相當可觀。

    有一個叫做王際華的乾隆早年京官,官職做到了戶部尚書,他喜歡寫日記,后來成了重要史料。他在日記中詳細記述自己的收入,戶部尚書的飯銀一年大概能拿到九千兩。戶部尚書是從一品大員,比他高的一品大員肯定超過一萬。

    扣一年飯銀,其實也不少了,幾千名官員,少的一二百兩,多的也有上萬兩,最后退下來,也留下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外地官員募捐的更多,他們的養廉銀更為豐厚,總督為13000至20000兩,巡撫為10000至15000兩,布政使為5000至9,000兩,按察使為3000至8444兩。臺灣巡撫劉銘傳的俸祿為155兩銀,養廉銀則達10,000兩銀。臺灣總兵年俸67兩銀,軍事加給144兩銀,養廉銀則為1,500兩銀。至于那些小官,都司全年俸薪、馬干、養廉銀四百四十九兩,千總俸薪、馬干、養廉銀一百九十二兩。

    這些地方官的養廉銀最后折算起來,高達數千萬。

    對官員來說,一年的額外補貼,其實算不了什么,真正倒霉的是那些商人,一家家被勒令成千上萬的繳納,奉獻的少了,那就是打地方官的臉,父母官一發怒,小商人抖三抖啊,于是全國商賈又貢獻了幾千萬兩。

    其中十三行行商貢獻了三百萬兩,鹽商貢獻了兩百萬兩,絲商、瓷商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商人報效加起來,廣東就拿出了一千萬兩;其他富庶地方,比如包括鹽商在內的徽商拿出了一千兩百萬兩,山西晉商拿出了一千五百萬兩,全天下商人在這一波政治壓迫式的募捐中,竟然提供了兩億兩銀子。

    當年明末李自成對北京官員動大刑拷掠,最后拷打出來的銀子,有的說六千萬兩,有的說七千萬兩,也又說八千萬兩的,總之不足一億。

    對比之下,足見清朝之富庶,比明朝尤甚。

    這沒什么奇怪的,后世估計,到乾隆年間,日本、西方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從兩億兩到十億兩都有,較為保守的數字是六億兩,其中明代流入兩億兩,滿清中前期流入四億兩,道光之后鴉片流入,反而開始白銀外流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河北省| 朝阳区| 南木林县| 固安县| 兴业县| 洛南县| 汪清县| 牙克石市| 饶河县| 岳西县| 临泉县| 固镇县| 黄石市| 咸丰县| 清丰县| 延津县| 威海市| 九江县| 共和县| 武功县| 南宁市| 枞阳县| 绿春县| 菏泽市| 双江| 祁阳县| 互助| 垦利县| 花莲市| 开化县| 巴青县| 翼城县| 苍南县| 汝州市| 沙湾县| 抚顺市| 潮安县| 屯门区| 开鲁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