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瑯坐鎮天津,令陳小手接替茍全率軍進攻,倆人各帶三個軍,輪換作戰。令陳小手最多攻擊到張家灣一帶,然后必須駐軍輪換,要他切記不要貪功。 軍事物資不斷輸送到天津,援軍也源源不斷抵達,全都是輔兵部隊,戰斗經驗最豐富的福建輔兵率先開來,之后還會有廣東輔兵,先運送戰斗力強的部隊,這是原則。 以周瑯目前的運輸能力,在保證給養的情況下,一個月可以輸送三萬軍隊。目前登陸部隊總兵力已達十萬人,攻打北京之前,兵力足夠了。 輔兵已經完全接防了天津,而且不斷北進,要在沿運河一帶層層設防,保住這條運輸補給線的暢通。 陳小手的進軍遭到了層層阻截,一次比一次頑抗,一次比一次人多。抵達張家灣之時,他甚至正面與七萬清軍馬步兵進行了一場正面決戰,雖然打退了敵人,可已經無力追擊。 不過根據陳小手的報告,清軍經此一役也遭受了沉重打擊,清理戰場發現打死清軍一萬三千人馬,俘虜四千傷員,另有五千戰馬。清軍遭遇重擊之后,大步后撤,甚至在八里橋都沒有進行設防,兵力集結在了通州。通州的防御情況跟上次也不一樣,沒有全部進入孤城,而是在城外修筑了堅固營壘作為犄角。 周瑯之后移駐武清就近指揮,調茍全部迅速北上接應,準許他擇機攻打通州。若沒有良機,則原地待命,侯陳小手部休整五日,合兵再戰。 茍全跨過八里橋,之后對通州進行了試探性攻擊,發現沒有機會,然后退守八里橋。 此時的北京城烏云壓頂,誰也沒想到周瑯竟然兩路來攻。之前先后丟失揚州等地,前線敗兵匯報敵軍動輒數十萬,最低也超過了十萬,清廷朝臣合議,認為十萬以上是有的,不然不可能短期內就連克州縣,而且判斷江淮一路應該是對方北伐的主力,而從海陸攻打天津的,不過是一支偏師,目的是阻止京城救援江淮。 這個合議大家都認同,可朱珪依然堅持不去救援,就把精兵屯駐京師,朱珪的說法是,就算天津的賊兵是偏師,江淮的是主力,他們最后還是要來打北京的。那不如以逸待勞,在天子腳下與賊決戰。 一開始還有人諷刺朱珪膽小,現在則沒人說這話了,反倒夸朱珪老成持重,早就料到賊寇攻取天津的才是主力。 譏諷也好,贊頌也罷,朱珪都沒心情關心,在他看來,目前的局面太危難了,以前就知道賊寇兵勢強盛,可沒想到如此強盛,朱珪親自運籌帷幄,赴通州督師,結果集結了兩倍于敵的兵力,竟然被敵人正面擊潰。 此戰出動的可不是八旗兵,而是從川陜抽調回來的,鎮壓完了白蓮教的精銳綠營,三大火器營出動了兩個,三萬外藩蒙古馬兵派來了兩萬,可以說手里能動用的精銳都來了,卻依然不敵敵人前鋒。 朱珪確信這次兵勇確實奮勇苦戰,未有崩潰逃亡之象,可依然敗了,這就讓他這個文人沒有應對之策了。 于是迅速收攏兵馬,嚴守通州,勒令不得軍機處命令,不得擅自出城搦戰。 然后朱珪迅速回京,他不是逃跑,他是去向嘉慶提建議的,俄羅斯使團還在京城,據說其中有俄國大將,精熟鳥銃火炮之術,已多次有人向他舉薦,看來俄夷助戰確屬誠心,兩國向來交好,朱珪請求皇帝準許,聘請俄國大將做他的幕僚。 嘉慶哪里會不答應,賊寇都打到北京城了,他急的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完全沒有退敵之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