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或許是低估了北京城墻的防御能力。 周瑯記得馬卡斯說的那句,火藥的出現打破了貴族統治的城堡。可實際上二戰時期,城墻依然起到了相當的防御作用。中國有一個歷史時期,從北京到小縣城都在拆城墻,也有一些學者和地方官員試圖保住城墻這種重要的文化符號,想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以西安人的點子最奇葩,當地軍事學者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城墻可以防原子彈。 防原子彈是個笑話,可防一下18世紀的步兵炮效果可就強多了。周瑯炮轟了十天,轟出了十幾道裂縫,可看城墻垮塌還是遙遙無期。他不由得奇怪,難道歐洲的城墻不經轟,中國的城墻更堅固?歐洲的城墻主要以磚石砌筑,理論上來講強度更高。中國城墻是以夯土包磚的方式修建,造價要低廉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全國上下可以修建幾萬座城墻了。 夯土肯定是沒有石頭堅硬的,但夯土更容易吸收炮彈的沖擊,也許正是這一軟一硬的設計,讓周瑯的重炮遲遲無法建功。 如果北京城的官員還組織人手加固城墻,填補缺口的話,那就更不好打了,本來就轟不開,對方還填補的話,得什么時候能轟塌這座城啊。 部下們比周瑯更著急,北京就在眼前,大功唾手可得,誰能冷靜的下來,馬大雷甚至請戰要架云梯攻城,愿意立軍令狀,他說他的兵都是胸甲護體,刀槍不入,不怕清軍的鳥銃、弓箭。這純粹是扯淡,弓箭或許不怕,清軍的鳥銃打在胸甲上也是一個窟窿。 還有各種其他注意,比如夜襲了,挖掘隧道了。 挖地道這個方法周瑯仔細考慮過,但最終放棄了,因為北京的護城河太深了。 這是都城,而且是一個地理位置不那么好的都城,為了向這里輸送物資,明清兩代人可是廢了大力,經常性的淹沒兩淮農田就不說了,關于北京附近,明朝時候引白河水疏通運河,康熙時候治理永定河,把這些水系都跟北京護城河溝通了起來。尤其是永定河,以前叫做無定河,因為經常泛濫,康熙治理后改名永定河。有這些自然河流的水流輸送,北京護城河水量充沛,尤其是東護城河是常年作為運河使用的。 也不是不能挖掘地道,可得先排干水,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專業性上能不能做到,人力就無法保證。難怪古代圍城戰,動輒數十萬大軍常年累月的包圍。 周瑯也不搶時間,直接進攻北京,已經是最快速滅亡清朝的辦法了,按照管理,都城失陷都是作為亡國的標志,就算有宗室割據,那就算另一個朝代了,比如東晉、南宋、東漢、南明,都是都城被占,宗親偏安建國。 老百姓一旦認同這個王朝滅亡了,那么割據的那些勢力就不難滅掉了,周瑯有機會傳檄而定天下。 但圍困北京,周瑯也沒有底氣,他不清楚北京的存糧情況,一座都城的存糧不可能少,乾隆年間又沒有遭遇大災,滿清官府一直有購買糧食的制度,雖然各地都有腐敗現象,導致官庫空虛,可這是北京,皇帝眼皮子地下,總不能官庫也是空的吧。 如果要在北京耗上一年時間,那就失去了突襲的意義,還不如當年朱元璋那種,先剪除羽翼,最后在打北京來的快呢。 可惜嘉慶不是個逃跑皇帝,他要是一跑,這事情也就簡單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