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周官報向外披露了中國貨殖銀錢公行獲取南非超大金礦開采權之后,公行迅速宣布金本位制改革,開始發行新的紙幣,以“兩”作為單位,按照1比15的金銀比例,換算跟舊版銅錢紙幣的關系。 過去規定的1兩白銀等于1000文錢,但從未發行過白銀計價的紙幣,現在1兩黃金紙幣兌換15兩白銀,折合15000文錢,并發行1000文,5000文和10000文的大額銅錢紙幣。 黃金有充足的儲備,而且黃金產量十分穩定,銅礦是一種充足的資源,中國可以資產,兩種貨幣材料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貨幣跟貴金屬掛鉤的貨幣體系也就能夠控制,不用在受制于外界白銀流入的干擾。 在公行消息的影響下,銀價開始爆跌,但黃金紙幣和制錢紙幣跟商品的價格波動相對較小,還是受到了白銀價格爆跌的影響,這意味著白銀終于失去了貨幣地位,變成一種普通的雖市價波動的商品。 中國金本位制改革,一直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突然的轉變,頓時讓全世界都有些措手不及,比歷史上牛頓確定英鎊金本位的影響大了太多。 因為牛頓確定金本位的 1696年,英國還只是一個在歐洲都屬于小國行列的國家,人口不足600萬,只相當于法國的四分之一,遠遠不能跟當時的大國俄國、奧地利相比,甚至當時的荷蘭的經濟地位都比英國要高。 而且當時確定的還只是英鎊金幣的含金量,英格蘭銀行當時才剛剛成立,獲得的權力也只是在倫敦周邊五十英里范圍內發行銀行券,英鎊金本位的影響其實非常小。 可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工人的第一經濟大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白銀吸納國,中國突然宣布放棄銀本位,不但中國市場銀價大跌,那些依靠向中國出口白銀換取商品的國家,順價銀價下跌的更為厲害,國際銀價從之前的1比16瞬間爆跌到1比20的比例。 乃至在歐洲依然以銀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立刻引起了一場金融危機,大量銀行因此而破產。 同時因為黃金問題,英國再次掀起了一場反對中國的行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