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埃及的軍隊戰斗力不俗,主要基于尼羅河三角洲的農民。阿里雇傭法國顧問,打造了一個以尼羅河自耕農組成的現代軍隊,這只軍隊歷史上暴打過毛奇訓練指揮的奧斯曼軍隊。可自耕農的埃及農民只有五百多萬人,常年的戰斗,大量消耗埃及的人力,好的方面是反而一直維持了自耕農數量,讓這套制度始終保持下來,不好的方面是,老百姓壓力很大,越來越不滿。 就算阿里活著,其實也很難發動大規模戰爭,他一死,他的繼承者缺乏他的野心,已經放棄了擴張政策,主動縮減軍隊,節省開支。這個帝國的擴張期已經結束。 埃及無法參戰,那么這次戰爭,就只能是希臘跟滿清兩國聯合了。 希臘國王跟滿清皇帝仔細商量了一下出兵日期,以及之后的戰果劃分,雙方達成了一個各自滿意的協議。 希臘國王一開始還擔心滿清皇帝會拒絕希臘占領小亞細亞沿岸地區,由于希臘歷史上的擴張,小亞細亞海岸四周,幾乎都是希臘人建造的城市,幾千年過去了,許多古城卻延續了下來,依然有許多城市是以希臘人為主的城市。奧斯曼民族是一個游牧民族,除了官員,大多數都住在農村。希臘則是一個海洋民族,依靠經商為業,所以沿海貿易城市,聚集著大量的希臘人。 甚至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希臘人口都不低于突厥族人口,而在一些歷史名城,比如伊茲密爾都是希臘人為主的城市,根據與滿清的協議,希臘人口超過一半的沿海城市和島嶼,都歸希臘攻占,并在戰后劃入希臘領土。 這意味著希臘幾乎能夠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所有海外島嶼,哪怕這些島嶼距離大陸只有一公里,可以隨時游泳出入,那也是希臘領土,而且希臘將奪取伊茲密爾周邊地區,在小亞細亞半島上得到一塊領土。 至于奧斯曼帝國被認為,也自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戰略要地,海峽地區,則以海峽為界,海峽以東歸屬滿清帝國,海峽以西的奧斯曼歐洲部分領土,歸屬希臘王國。 希臘國王對控制奧斯曼海峽沒有興趣,這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是希臘能夠染指的,要是他有中國的國力,肯定會占領這里,可惜他沒有。與其無力控制,不如跟滿清一人一半,按照國際慣例,這里就是公共海域了,以后誰都可以自由通行,賴不到希臘頭上。 希臘反而能從這里的國際化中收益,因為一旦開放這里,各國貨物暢通無阻,帶來的貿易量,肯定會繁榮周邊地區,而希臘的區位優勢更好。 發展只是長期效應,短期內,奪取奧斯曼帝國的這些領土,也能大大增強希臘的實力,通過奪取伊茲密爾等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人聚居區,大概能增加近百萬人口。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領土,即便不算民族意識日漸強烈的保加利亞,光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就又五十萬人,周邊農村地區加起來,高達兩百萬人,這會讓希臘人口翻一倍。至少能成為一個地區大國,擺脫現在小國寡民的處境。 另外占領伊斯坦布爾,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這里是東羅馬時代的首都,東羅馬是一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帝國。現代希臘民族認同,更多的就是東羅馬,而不是古希臘。信仰東正教的文化,讓古希臘在希臘人的印象中帶有一種腐朽淫靡的異教徒野蠻印象。 因此現代希臘人更多的民族認同是基于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信仰上帝的民族這個基礎。所以奪取伊斯坦布爾之后,不但對現在的希臘民族是一個巨大的精神鼓舞。更會讓希臘對其他東正教和希臘語族群的吸引力大大加強! 這是一次重建東羅馬帝國的契機,而只有建立一個大大的帝國,才能滿足希臘國王周成功的野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