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中國忽悠,或者說施壓之下,一些盟國開始加入海軍競賽中來。朝鮮接受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的建議;日本不甘示弱,幕府也決定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幕府建造了,西南強藩一方面出于巴結中國,一方面擔憂幕府利用海軍優勢威脅西南強藩,他們也要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東北強藩也要裝備四艘。 東亞盟國加起來是十六艘一等鐵甲艦。 安南國接受裝備八艘一等鐵甲艦的建議。安南國失去了北方紅河三角洲地區,但并不比后世的越南弱小,因為阮氏在中國的影響下,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后,國立大增,他們轉手吞并了弱小的柬埔寨。柬埔寨的國土,比紅河三角洲更優越。所以安南國人口數量已經高達一千多萬,比立國之初增加了五倍,當然其中有大量移民湄公河三角洲開荒的中國移民,對這些唐人,安南國是采取積極吸引的態度的。 對安南國吞并柬埔寨一直耿耿于懷的暹羅國,決定采購四艘鐵甲艦維護自身安全。 越來越依賴中國,同時在地中海沿海跟法國有爭議的埃及,決定裝備十艘一等鐵甲艦,用來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同為地中海國家的巴爾干帝國,在領土和國力雙雙膨脹之后,也決定繼續維持本國在地中海地區的話語權,雖然無法跟中英法相比,可對標一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還是可以的,因此以造船工業為國家戰略工業扶持的巴爾干帝國,決定在希臘的造船廠中建造三十艘一等鐵甲艦。巴爾干皇帝跟歐洲公司達成協議,歐洲公司將為希臘造船廠提供技術支持,幫他們升級造船技術和能力,并提供全套的軍艦圖紙,而希臘暫時不能生產的重型火炮等武器,則向歐洲公司采購。 在中國的盟友或者準盟友中,力度最大的,其實是南非帝國。在非洲公司的影響下,南非帝國突然決定要成為一個海洋強國了,他們宣布要打造一支60艘一等鐵甲艦在內的,總計包括150艘各型軍艦的大艦隊。 南非王國,法理上一直堅持做中國的附屬國,盡管中國并不太管這個附屬國的死活。 雖然這個附屬國的國力,其實強大無比。人口超過兩億,擁有廣袤富饒的領土,盛產黃金和鉆石,每年生產著世界一半產量的黃金,而他們可以得到其中的一半。豐富的農產品,讓他們僅僅依靠農產品加工業,就成為一個半工業國家,全國三分之一人口脫離農業勞動。 同時讓他們有能力維持一支不輸給歐洲任何國家的海軍。 通過盟友、準盟友和附屬國的分擔,中國戰時可以動用的海軍力量,已經不是英國的兩倍,而是三倍。 這讓英國人感到絕望。 時間不站在他們一邊,繼續軍備競賽下去,要么被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拖垮,要么只能接受丟失制海權的風險。 繼續進行軍備競賽的成本,已經超過了戰爭的成本。 那么,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提前發動戰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