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比于法蘭克人的有著羅馬血統的戰馬,羅斯軍的馬匹皆來自草原。前者高大威猛善于沖陣,后者體型偏小善于長途行軍。 騎兵必須發揮它高機動性的優勢,羅斯騎兵現在要做的便是盡快南下抵達不萊梅廢墟,搶占一個戰術先機。 大批騎兵在漢堡的木墻內集結,菲斯克戴上厚實的白色北極熊絨帽,又穿戴著白色熊皮外衣。 所有戰士衣著頗為厚實, 而他們的坐騎也紛紛長出了更長的鬃毛。 伏爾加河下游處的草原,其冬季與薩克森地區的氣候甚至更冷一些。馬匹可以適應草原冬季的寒冷,自然也能忍耐薩克森的寒冬。 羅斯軍仍做了一些預案,譬如他們攜帶一些薩克森人租借的馬匹,純粹是用于托運糧食和備用箭矢。 大將菲斯克暫時剔除掉隊伍里狀態不佳的騎手,精挑細選二百騎,另有五十匹備用馬。 他們沿著浮橋順利通過對岸的戰場遺跡,接著直奔南方的森林區。 夾在漢堡和不萊梅之間的是一大片森林區, 該林地雖是松樹居多, 大量的石楠樹又是另一番特色。 此地因靠近大西洋,當全球氣溫回暖就適合拓荒種麥。隨著人口的增多,廣袤的森林被大肆砍伐,取而代之是密集的農田以及大量的村莊與城鎮。 而今,這里的人口并不多。 更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大量法蘭克人南下逃亡,大量薩克森人逃到易北河之北。 廣袤的森林成了無人區,點綴在其中的小村莊人去宅空,被迫冬季拋荒的土地再配上空蕩蕩的宅邸,野獸恢復了對這里的占領,熊與狼時常出沒。 高壯的菲斯克騎著矮一些的戰馬頗有點奇怪,他不愿在路上走走停停,就令自己的部隊沿著擁有硬化路面的羅馬大道繼續向南推進。 就是不久之前,三千法蘭克騎兵從這條森林中的道路狂飆北上,馬蹄鐵踩踏的痕跡至今清晰可見。 道路兩邊存在這一些村莊,菲斯克始終警惕于這些沿途村子的狀況,又派出斥候一探究竟。 他得到的答復出奇的一致——毫無人煙。 “所有人保持繼續保持警惕, 即便沒有敵人, 也要提防熊和狼。我們要盡快抵達不萊梅,爭取明日傍晚前抵達!我們必須要趕在海軍前面。” 何必跑得那么快?既然有機會跑得比海軍快,這就成了兄弟們繼續飚速的理由。 從漢堡到不萊梅有著合適的道路,路徑折合七十公里。 本質上,羅斯軍擁有的突厥馬就是一種蒙古馬。倘若菲斯克也是有著一人五馬的狀況,大清早從漢堡出發,太陽落山之際他也就抵達漢堡了。 沒有更多的馬匹,為了節省馬力,羅斯騎兵還是放慢了速度。 減速實質只是相對的!時代終究是公元840年。 當菲斯克有些遺憾自己的速度仍不是最快,依舊有可能在于海軍的競速賽中落敗。 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即法蘭克軍比他們磨蹭少說也有五倍。 因為東法蘭克之王路德維希不可能將自己最后的主力全部從南方調走,他依舊要提防著自己大哥的偷襲。 雖有兩千騎兵,其中只有一千余騎是標準的法蘭克重騎兵,所謂調走兩個旗隊用于北方平叛。 另有一千騎可謂拼拼湊湊的貨色,這些騎兵無甲或缺甲,只能用于騷擾與輔助。 此兩千余騎是路德維希的機動部隊,剩下的軍隊清一色是步兵。 古時羅馬兵團素有“騾馬”的戲謔稱呼,就是戰士要將自己的細軟、被褥、方盾等各種物資,清一色背在身上, 并靠著一雙腳長途行軍。能做到這一點的戰士盡是體格健碩之輩,雄壯體魄確實在搏殺中擁有戰術優勢。 但法蘭克全族過去就是被羅馬招安的戍邊族群。一些羅馬軍團的戰術法蘭克貴族是懂的,可惜,路德維希手頭缺乏那種精干軍隊,甚至現在連效仿祖父查理曼的資本也嚴重匱乏。 一千重騎兵,五千披甲重步兵,此乃他的軍團核心。剩下的人員,很大程度是作為輔助人員使用。 軍隊參差不齊,行軍速度也差異巨大。 還是因為之前的重騎兵大敗虧輸,搞得路德維希現在投鼠忌器。他還不至于一定要將自己經過科隆后、名義上膨脹成兩萬三千人的大軍,龜縮成一個圈子向著北方磨蹭推進。 也是大軍盡量扎堆,走起一字長蛇陣貼著條頓堡森林北進。 精銳部隊在前,其余部隊在后,隊伍愣是拖沓成延綿長達折合三十公里的怪物。 全軍緩速推進,那些精銳部隊尚且可以做到一天推進折合二十公里,一些后續部隊就拖延得只能一天前進這個十五公里乃至更慢。因為后續部隊還要押運著大量的生活物資,那些拉運的托運型馬匹無法騎乘也難以催促它們飚速。 行進中的精銳步兵和騎兵不會瘋狂到著甲,大量的甲衣扔到隨行的馬車上。暫時缺甲的精銳就更不敢冒進了,都是因為戰敗歸來的伯爵羅貝爾的匯報,所謂大軍一旦逼近威悉河,就可能遭遇戰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