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大快朵頤得以快速恢復體力,因為大部分人過于疲憊,他們干脆不給自己鋪一個窩棚,就蜷縮在篝火邊呼呼大睡了。 船隊第一天的行動速度差強人意,紅狐與歌德 倫德估計,倘若以這樣的速度前進,怕是抵達科布倫茨都要半個月后了。 又能如何呢?萊茵河水在慢慢變得急速,當前還能利用的西北風有可能戛然而止。 最大的問題在于大船載運的物資太多,船隊完全做不到快速行動,比起速度,當前竭力確保大船與物資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速度慢很多只能忍受。 新一天,繼續航行。 自出發后的第三天傍晚,船隊終于抵達了奈梅亨廢墟。 城市早已在多年前為丹麥人襲擊,并不大的城市毫無設防,下船的士兵將城市劫掠一空又付之一炬,始作俑者正是當年流亡的拉格納。 事件已經過去四年了,城市自破壞后再沒有恢復。 奈梅亨坐落于一大片區域的干燥地帶,附近沒有比它更適合建造大型定居點的地方。它雖然化作了廢墟,現在作為羅斯船隊的過夜營地可謂完美。 紅狐與歌德倫德并沒有功夫守在廢墟旁傷春悲秋,羅斯軍襲擊的村莊城鎮不勝枚舉早已見怪不怪,奈梅亨雖然是丹麥人摧毀的,當年一事也確實與羅斯人參與的大規模戰爭有直接關系。 自美因茨城下游的整個萊茵河主航道,短短四年時間羅斯人已經摸得非常通透,曾經加在法蘭克帝國的光榮魅影已經蕩然無存,羅斯人完全祛魅,他們航行在這里已經沒有絲毫的危機感。 抵達奈梅亨廢墟僅僅是開始的結束,至此開始,前方將出現 大面積的濱河森林,船隊也將進入丘陵地帶。 航行枯燥無聊,他們硬著頭皮漂了整整一周。 一如紅狐擔心的那樣,雖然河道開始呈現巨大傾斜,船隊終于可以完美利用西北風的助力。好事沒有持續兩天,或是森林茂密稀釋了風力,或是周圍的丘陵削弱了風,漸漸的船隊幾乎完全儀仗于劃槳手的雙臂。 好在當前的萊茵河仍有約莫三百米寬,只要船隊保持隊形,自然不會有撞船、擱淺等奇奇怪怪的突發事件。 在過去的一周時間里他們恍若行進在無人區,向前向后看,寬闊又悠長的大河,唯有飄揚羅斯旗幟的船隊在前進,仿佛天地之間只有他們這一千五百號人存在。 直到前方終于出現了村莊痕跡,繼而看到了遠處的一片村子居然也懸掛著有著巨大圖案的羅斯旗幟——他們平靜通過了拿騷-科布倫茨伯國在魯爾河畔的據點。 杜伊斯堡,黑狐在這里建立小型港口,同時也落成了小型倉庫。住在附近的薩克森人紛紛聚攏而來,他們在羅斯勢力控制下的杜伊斯堡享有安全生活。 雖然名義上這地方歸為科隆大主教直接管轄,拿騷-科布倫茨伯國要控制魯爾河沿岸,科隆方面只能干瞪眼。迫于戰爭流離失所的薩克森人主動回到魯爾河口,他們剛剛開始重建家園,前途不可估量。 黑狐治下的拿騷-科布倫茨伯國,與薩克森公國是盟友,附 近的薩克森族人本著樸素的情感,一批人干脆高高興興做起了黑狐的仆從,繼而宣布自己舉家投奔了拿騷伯國。 他們只愿做老實巴交的農民,并不愿意拿起武器打仗,倘若有敵人砍倒他們的頭上,大家大不了再一次拖家帶口地向魯爾河上游逃亡。 杜伊斯堡形成了一片小型社區,黑狐安置在此地的駐軍很容易招募到一批傭工。由此杜伊斯堡形成一個非常穩定的小型商業城市,來自拿騷與科布倫茨的物資在此集散,同時與科隆購買的物資匯聚于此,二度裝船后直接運往萊茵河口。 杜伊斯堡羅斯旗幟飄揚,在它不遠處就是大城市科隆。 一隅之地有著雙城格局對大家都好,這樣黑狐與往來的羅斯運輸船,不必要直接和科隆的那群教士打交道。科隆大主教雖然就是靠著手工業、商業積攢財富,也必須在明面上宣稱“我不喜歡做生意”,的確不宜直接與那些羅斯商人交易,哪怕這很虛偽。 來自萊茵河口的運輸船隊,每個月都要從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和科隆的門口漂過,很多時候一個月要來兩撥船隊。 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那些曾經令人瑟瑟發抖的龍頭戰船,它們再從科隆城外的河道漂過,普通人至多側目看上幾眼。面對大河的城門照常打開,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那些飄揚著“安德烈十字旗幟”的家伙是盟友,同時更是商業伙伴。 昔日的諾曼海盜,如今就是一大群喜歡做羊毛紡織生意的商人罷了。 然而這一次,沒有人再漠視。 大船過境,全城轟動。 前所未有的巨艦在八艘長船的拖曳下平穩漂過科隆城,平民、教士以及城市傭兵,形形色色的人涌向河畔,他們使勁擦亮雙眼圍觀巨艦過城。 “方舟!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方舟?!”大主教哈德博爾德在眾教士的簇擁下站在城外,他喃喃自語,明知那巨艦與經書上的方舟毫無關系,奈何以他的認知,也只能以“方舟”還形容海上君主號了。 有三艘大型船只過境,她們的存在顯得那些本來也很大的武裝貨船頗為渺小,龍頭長船更是小得如螻蟻。 之前輸送羊毛的至多是武裝貨船,它們也由劃槳長船拖拽,論及哪種船只是運貨主力,龍頭長船是也,或者說僅僅是頻繁使用龍頭長傳運貨,就可以滿足科隆城手工業對紡織原料的需求了。 大主教非常清楚深入法蘭克腹地的羅斯王計劃在今年展開大規模戰爭,瞧瞧那被八條長船拖曳的巨艦,只有神知道船艙里裝了多少東西,他可以肯定,羅斯人一定在向他們的過往輸送軍需物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