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人們沖的是鄭玄的聲望。
鄭玄海內聞名,昭然天下,可謂當時第一大儒。
就連魯國的孔家都派遣子孫過來,可知鄭玄的名氣有多響亮。
因為在宣稱當中,從泰山書院受業之后,就立即可以進入泰山學宮讀書,這對于那些需要對子女教育的官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
諸葛亮兄弟由他們的父親泰山郡丞諸葛珪送來,諸葛亮今年六歲,他的兄長諸葛瑾十三歲。
陳暮看到一位面容俊朗的中年男子,拉著一個粉雕玉琢,面如冠玉的孩子,身后還跟著一位面目嚴肅,外表老成的少年向他緩緩走來。
“陳刺史,吾是泰山郡丞諸葛珪。”
諸葛珪向他敬禮。
陳暮好奇地看了眼那個孩子,回禮道:“原來是諸葛郡丞。”
郡丞是六百石,跟刺史的官職大小一樣,是一個郡的二把手,談不上高官,但也不算低,屬于中等官員。
“這是諸葛瑾,次子諸葛亮。”
諸葛珪一一介紹,向陳暮拜謝道:“還得多謝刺史,向鄭公引薦,不然我子何德何能,可以入泰山學宮。”
諸葛瑾已經十三歲了,泰山書院不收。
而泰山學宮的入學門檻可不低,畢竟如今青州還算穩定,鄭玄的名望在外,他開學宮收徒,附近幾州的達官貴人爭先恐后要把族中子弟送來。
在這些達官貴人當中,諸葛珪的官位甚至都排不上號,按道理來說,肯定沒法托關系把諸葛瑾送去泰山學宮。
但由于陳暮推薦,讓諸葛瑾順利入學,所以諸葛珪對他很感激。
陳暮笑道:“令郎天資聰穎,聰明好學,若沒有名師教授,委實可惜了些。我也是愛惜他們的才學,不忍滄海遺珠,請進吧。”
“謝刺史。”
諸葛珪當然不知道陳暮說的是實話,還以為說的是場面客套話,一邊心懷感激,一邊送諸葛亮進去,他待會還得送諸葛瑾進泰山學宮。
拜別了諸葛珪父子三人,那邊陸遜叔侄也過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陸遜還不叫陸遜,叫陸議。由于從小跟著自己的從祖陸康長大,所以陸議人就在樂安,他是和自己的叔叔陸儁一起入學,一個進泰山書院,一個去泰山學宮。
陸儁今年二十歲,是陸康的長子,見到比自己還小一歲的陳暮已經是刺史,心中雖然羨慕,但保持著良好的家教,行禮道:“陳刺史,家父樂安太守。”
“原來是陸太守的子侄。”
陳暮點點頭:“陸太守上月幫助我清剿了黃巾賊司馬俱,功勞不菲,我將上奏朝廷為他表功。”
“多謝刺史。”
陸儁帶著懵懂無知,才只有四歲的陸議在書院雜役的帶領下,進了竹林。
接下來就是陳群兄弟。
這可是個大陣仗,陳氏兄弟的父輩有四人,老大陳紀,老二陳政,老三陳洽,老四陳諶。
四人都有兒子,分別為10歲的陳群、9歲的陳懋、7歲的陳紹以及6歲的陳忠。
除了陳群以外,另外三個在歷史里沒有名氣,可能沒有出仕。
但他們現在也確實跟著陳群一起來讀書。
原因在于陳家父輩之中,老二陳政和老四陳諶早夭,所以他們的兒子都由老大陳紀撫養。
聽到泰山書院招生的消息,陳紀的弟弟陳洽也把自己的兒子帶了過來,如此兄弟四人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但愿他們四個家伙不要抱團在學校欺負別的同學。
陳暮心想。
“刺史,我是潁川陳洽。”
陳洽帶著四兄弟過來,向陳暮拱手。
陳暮也回禮道:“是平原陳國相的家人嗎?”
“正是。”
“請進。”
陳暮抬手示意。
陳家人進去后,又接二連三來了其他送學生的人。
聽說泰山書院不僅有名士管寧教授,大儒鄭玄也偶爾可能會來授課,家中有十二歲以下,四歲以上的適齡學生,都想把人送來。
僅僅第一批學生,就多達三十多人,在后世雖然跟一個普通小學一個班差不多,但在如今,已經是人滿為患。
要知道,目前最大的兩所學校,鴻都門學和太學,學生人數也不過一千多人。
而鄭玄名望在外,在北海高密那么偏僻角落教書的時候,門下的學生也是一千多人,可見現在的教育事業并不發達。
要不是鄭玄的名氣,一般人想收一個徒弟都難。
學生與家長們都陸陸續續進入了書院,仆役們帶著他們去了后院,后院中有雇傭的老婢子照料,分了寢室,年紀小的四人一室,年紀大一點的兩人一室。
等帶來的行禮都放下,安置妥當之后,眾人又被請進中央廳堂,這里擺放了數十張桌案,是以后上課的地方。
見眾人都坐好,陳暮走入廳堂,坐在主位上,微笑地看著下面烏泱泱的學生和家長們,笑著說道:“教育一事為國家之根本,如今青州還算安定,百廢待興,正是發展教育的好時機。”
“我為青州刺史,讓一地文風漸濃,是我責無旁貸之事。如今我建泰山學宮,邀請鄭君開門授業,便是為了天下學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山丹县|
兰西县|
依安县|
饶阳县|
岗巴县|
天台县|
米易县|
买车|
寻乌县|
耿马|
五河县|
富源县|
涿州市|
桦南县|
新郑市|
沙田区|
淄博市|
怀安县|
桂平市|
边坝县|
隆林|
锦州市|
黎川县|
黎川县|
安远县|
夏津县|
樟树市|
公主岭市|
静海县|
大石桥市|
永嘉县|
安国市|
彩票|
汝州市|
高平市|
隆昌县|
通山县|
陈巴尔虎旗|
宜丰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