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八路諸侯,眨眼睛就去了大半。 還剩下孫堅曹操鮑信公孫瓚。 這幾人當中,孫堅和曹操,確實是敢打敢拼。 關東聯軍畏懼不前,唯獨他們二人一往無前,雖然接連被徐榮擊敗。 但這也證明與袁紹袁術等各路諸侯相比,孫堅曹操的格局就遠比他們高了一大截。 這其中鮑信和公孫瓚算是兩個異類,公孫瓚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而鮑信是跟曹操刎頸之交。 如果沒有劉備和曹操在,公孫瓚和鮑信會不會走,猶未可知。 看著殿內寥寥幾人,劉備不無感慨。目前關東聯軍,也就只剩下這點底子了。 最讓劉備感動的是,曹操和孫堅的不離不棄,讓他很是欣慰。 路遙方知馬力,患難才見真情。 袁紹等人帶走了大半兵馬,曹操孫堅鮑信三人的實力明明不強,卻依舊不離不棄,總算是讓劉備稍微舒服一些。 他掃視殿內,緩緩從首席上下來,對身邊的侍從說道:“將我的席子取下來,就鋪在這殿中。” “盟主?” 曹操不解,也站起來問道:“這是何意?” 劉備搖搖頭:“在漢室最危急的時候,才能夠看到誰才是大漢的忠臣。高祖開創基業不易,多少年艱辛才換來今日的大漢江山。后來王莽篡漢,世祖武皇帝奮起拼搏,終究又換來一百余年的安寧。” “而如今董卓篡逆,如那王莽一般要為禍這天下。我劉備得庇于先帝賞識,從一屆平民之身竊居今日諸侯之位,不說我宗室身份,便為先帝遺臣,亦有守衛江山之責。” “袁本初袁公路四世三公,世受皇恩。且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袁家數百人口皆喪命于董卓之手,本應當悍然而起抨擊國賊,卻一個個心懷叵測,令人齒寒,唯有諸公,才是漢室支柱,國家棟梁,請受劉備一拜!” 說罷,環視一圈,向著曹操孫堅鮑信公孫瓚四人拱手一禮。 眾人連忙道:“使不得,使不得。盟主為天下殫精竭慮,亦是攻董主力,我等不過是附為羽翼,搖旗吶喊而已,何須盟主如此大禮。” 劉備卻笑著說道:“正所謂孤木難成林,滴水莫做海。沒有眾人之力,又怎么能逼得董卓退守函谷關呢?那袁紹袁術等人既然如此不忠不義,便不管他們了,諸位,我想與你們一起結盟,請坐而相談。” 這是打算放棄二月初在酸棗定的盟約,重新定一個新的會盟。 偉人曾經評價過劉備,說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善于用人,善于團結各方力量一起對抗強敵。 在這一點上,偉人的評價絕對是正確的。 在發現袁紹袁術等人心懷鬼胎,不堪重用之后,就立即放棄他們,轉而開始團結起曹操鮑信孫堅公孫瓚的力量。 而且劉備也完全沒有因為自己是宗室,先帝請封的鄉侯,以及青州牧的身份來看低他們。 干脆邀請他們幾個人一起坐在中間兩張拼湊起來的席子上談國家大事。 要知道,這里的人年齡差距都不大,最大的是鮑信,元嘉元年(151)出生,今年是40歲,最小的是劉備,延熹四年(161)出生,30歲。 而曹操和孫堅都是永壽元年(155)年,36歲。公孫瓚則是延熹三年(160)出生,31歲。 古人都講究虛歲,所以實際年齡都要小一歲。 但不管怎么樣,即便是十八路諸侯加起來,論起官職和地位,也都是劉備最高。 一州州牧,一地鄉侯,先帝漢孝康帝親自錄入宗室,賜予爵位。 整個天下,也僅僅是三公九卿大將軍等人比劉備身份高一點。 所以劉備坐在首席,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但他現在卻邀請大家一起坐在下面,這意味著劉備其實是在和他們平輩且同等身份在交往。 這一點就讓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 眾人在劉備的邀請下一起坐在了中間的席子上,因為席子不大,五個人肩膀并著肩膀,幾乎是身子互相靠在一起。 在后世,這件事情變成了一個成語。 叫“攜手同席”。 跟“吳越同舟”一樣,表示大家團結互助,齊心協力,一起戰勝困難。 孫堅坐下之后,第一個拍著胸脯說道:“盟主,別的不用多說,只要冬季真的可以淌水過河灘,堅請命為先鋒,必為盟主破了函谷關!” 劉備無比高興,看孫堅的眼神一下子變得不同起來,笑著說道:“大家不要叫我盟主了,這里再也沒有盟主。如果不嫌棄的話,我們以兄弟相稱,叫我表字即可,備想問問諸位年紀。” 鮑信左右看看,略微不好意思地道:“盟......玄德,我生于元嘉元年,應當是我最大。” “操生于永壽元年九月。” “我也是,不過我是二月,比孟德大。” “玄德,你是知道我的,我就比你大一歲。” 幾人紛紛說道。 劉備大笑道:“那好,此后我們五人便為兄弟,允誠兄最大,便是大哥。文臺兄其次,便是二兄。孟德兄排三,伯圭兄為四,小弟添居末席,今日痛快,怎么能少酒才行,來人,上酒。” 旁邊就有侍從去取酒。 陳暮關羽張飛三人站在劉備身后,互相對視,聳聳肩,沒有人的眼里露出不滿。 因為結義,與誓為兄弟是兩個概念。 結義跟后世的收養養子是一樣的,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同樣有繼承權。就跟親兄弟一樣,屬于異父異母的同胞兄弟。 根據史料記載,公孫瓚也有三個結義兄弟,所以他跟劉備關系好是好,但還沒有到結義為親兄弟的地步。 而誓為兄弟,就屬于朋友的最高境界,如刎頸之交,莫逆之交,管鮑之交說的就是這種。 像劉備跟公孫瓚,跟牽招,就都屬于刎頸之交,好朋友的最高境界。 劉備今天就是打算和孫堅曹操鮑信一起成為最好的朋友。 很快,酒上來。 “玄德,我是個粗人,只知道打仗。但我知道你是個仁義之人,不會騙我。今日既然我等誓為兄弟,它日有需要我孫文臺之處,盡管直說。” 孫堅端起酒來,豪氣干云。 劉備也端起酒,流下了眼睛,感嘆道:“漢室凋零,天子垂危,國家之際,有幾位忠肝義膽之輩,我想漢朝二十三代先帝,必然會護佑我等,討董順利。” 曹操亦是感動得流淚,說道:“玄德弟乃忠義之君也,操雖然德微力小,但也愿意盡綿薄之力。如果不嫌棄操鄙陋,此番討董,我愿與文臺兄一同為先鋒,討伐董卓,匡扶漢室。” 鮑信端起酒來,看向眾人感激涕零道:“玄德漢室宗親,又為諸侯,身份尊貴,卻屈尊降貴,與我等粗鄙之人稱兄道弟,足見君子之風。我亦是愿意肝腦涂地,生死相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