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切點蔥來。” 陳暮一邊開始拿菜勺對雞蛋進行翻炒,一邊又對侍女吩咐。 侍女切了一點蔥,裝進盤子里遞過去。 陳暮接過來,把蔥倒入鍋中,又放了一點鹽,隨意翻炒了幾下,雞蛋漸漸變為金黃色。 看著已經徹底熟透了的雞蛋,陳暮立即提起鍋,出鍋裝盤。 雞蛋被扒拉進了菜碟里。 歷史上第一道炒菜——炒雞蛋,新鮮出爐。 “母親,品嘗一下。” 陳暮把菜碟遞到了自己母親面前,臉上的笑容就更加濃郁。 這可是歷史上第一份炒菜。 因為史料記載當中,第一次出現炒菜是南北朝里的《齊民要術》,也是一份炒雞蛋,在南北朝之前,沒有任何關于炒菜的記錄。 所以陳暮現在手中的這盤炒雞蛋,絕對是歷史第一,可以寫進史書的東西,極具紀念意義。 方氏自然不知道,自己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品嘗炒菜的人,她聞著雞蛋香味,不由食欲大增,取了雙筷子,試探道:“那我嘗嘗?” “嘗嘗吧。” 陳暮微笑著。 方氏夾了一塊,放在鼻前聞了聞,仔細盯了半天,這與煮出來的雞蛋樣子差別實在太大,略微遲疑片刻后,出于對兒子的信任,這才張口放入嘴里。 一開始,她的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可隨著雞蛋在口中咀嚼,味蕾的傳入大腦,她的眼眸也越來越明亮起來。 “母親,好吃嗎?” 陳暮見她的表情,笑吟吟地問道。 方氏吞下這片雞蛋,感嘆道:“我從來沒有想過,雞蛋竟能做得如此好吃。” “那是自然,用炒菜的方式,可以極大提升食物的鮮味,母親若是喜歡,我再給母親做一道菜。” 陳暮笑了笑。 漢人在處理雞蛋的時候,往往只能采取煮或者蒸的辦法。 這樣弄出來的雞蛋,自然不如炒的口感好。 “還可以做別的嗎?” 方氏好奇。 陳暮四下搜尋廚房,看到了芹菜,能保存到冬天的蔬菜少之又少,芹菜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芹菜屬于耐寒性蔬菜,喜歡低溫、濕潤的環境,所以一般秋天種植,在冬季到來之前收割,剛剛好可以在冬天吃到。 “芹菜炒牛肉!” 陳暮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上一世喜歡吃的一道菜。 當下一邊澆油熱鍋,一邊讓侍女取來牛肉剁碎。 等鍋熱好,牛肉也剁好,直接下鍋炒。 炒到一定程度,放入切好的芹菜,再次翻炒片刻,等到牛肉和芹菜都熟了之后,撒上一點白糖,倒入一點醬油,放上姜片。 到了最后步驟,陳暮又從之前從化學院帶出來的那個小布袋里,取出了一點白色晶體顆粒。 這是從海帶上搞來的甘露醇。 我們國家其實并不產海帶,這些海帶是從三韓部落,也就是后世的朝鮮半島海域撈回來的。 如今青州在東萊郡大肆發展造船業,就是為了捕撈漁產以及海帶。 大脖子病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都聽說過。 就是缺碘造成的甲狀腺腫。 在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很流行,直到食鹽加碘,才徹底消滅這種病。 而在古代,甲狀腺腫很難治愈,晉朝關于這種病的治療方法是食用含有碘的海藻治療,但十分有限。 因此為了消滅這種病,陳暮派船隊大肆撈海帶,讓化學院研究把碘提取出來。 有了海帶,自然就不能少了味精,不過現在沒有提取味精的技術,就只能曬干海帶,提取上面的甘露醇,也就是干海帶上的白色粉末。 這玩意兒里就有味精成分,所以放入菜中,可以起到與味精一樣的效果。 倒入甘露醇,再翻炒幾下,起菜出鍋。 “好香啊。” 方氏的眼睛越來越亮,這味道也太好聞了吧。 陳暮怕這大冬天的菜炒出來很快就冷了,便對婢女說道:“你們先把菜端過去招呼大家吃飯。” 一直服侍方氏的婢女其實是三十多歲的婦女,她們一直跟著方氏在廚房打下手,本身的廚藝也不算差,但今天卻被這新式炒菜吸引。 聽到陳暮的話,兩個婢女才依依不舍地端著菜、碗筷以及煮好的飯送往前廳去。 陳暮便在廚房一邊繼續炒了幾個菜,一邊教母親技術。 其實他也知道,方氏并不是多喜歡做飯菜,而是人年紀大了,又覺得自己沒什么本事,幫不了兒子什么忙,就想著給兒子做點飯菜,至少讓兒子吃點好吃的。 這跟后世很多年紀大的老人,搶著幫兒女帶孩子。很多家庭婦女,在家里努力做家務是一個心態。 一是確實想為自己的子女家人出一份微薄之力,不想讓自己成為負擔。二是想證明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讓他們有種被需要的感覺。 歸根到底,還是他們太愛自己家人的緣故。 陳暮兩世為人,自然也很清楚這種心理,何況他曾經看過一部《請回答1988》的劇,里面倒也講述過這種心理狀態,因此并不反對自己的母親喜歡為自己做飯菜,反而很支持她,特意教授她炒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