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暮圖窮匕見,咧嘴一笑,開口說道:“我想問老翁,在爾等自認為齊民的眼中,此地,是漢土,還是三韓之土?” “自然是三韓之土。” 老者毫不猶豫地回答。 陳暮又道:“既是它國之土,爾等齊民之后,便是客居在此,死后可否落葉歸根,魂回故里?” “這......” 老頭瞪大了眼睛,這個問題,簡直是靈魂拷問。 陳暮又笑瞇瞇地道:“老翁可知,在周王春秋之時,為何宋國總遭它國鄙夷否?” “不知。” 老頭搖搖頭,祖先留下來的竹簡當中,只記載了他們盧姓來源以及一些齊國歷史,并沒有其它國家的古籍。 陳暮便說道:“因宋國為殷商遺民也,而其它諸侯,皆為姬姓,包括你先祖盧公,本姓姜,為太公望之苗裔。周人與商人素以敵視,所以春秋時,宋國便常遭它國鄙夷。” “原來如此。” 老者一副受教了的表情,他們有限的知識還停留在齊國歷史以及秦末遷徙上,對于春秋時其它國家的歷史根本不知道。 事實上別說他們,就算是在漢朝,除了有書籍留存的各大世家以外,連90%以上的漢人都不清楚。 所以說,書籍和知識,確實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傳承。如果沒有竹簡留存,華夏人連自己是哪里來的,連祖先是誰都不知道,那未免太悲哀了一些。 陳暮又說道:“老翁的先祖,太公望輔佐武王伐紂,歷經千辛萬苦,將商人擊敗。可是我在今日,卻看到了太公望之子孫,甘愿匍匐在商人的統治之下,忠心耿耿地做商人順民,丟進先祖之顏面,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情。” “胡說。” 老翁聽到此話,頓時吹胡子瞪眼道:“我等何時匍匐在商人統治之下?” “我聽聞弁韓與辰韓受馬韓統治,首領皆為馬韓人?” 陳暮問道。 “不錯。” 老翁點點頭,這沒什么不能否認的。 陳暮又道:“那老翁可知,馬韓起源于紂王之叔父箕子,武王伐紂之后,躲來朝鮮之地?” 朝鮮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春秋戰國時期,就把朝鮮半島稱為朝鮮。 “吾......” 老頭臉漲得通紅,說不出話來。 “可是現在的馬韓又非箕子后人統治。” 一名村壯忽然出言說道。 “哦?” 陳暮看向張橋,張橋頗為尷尬。 他又沒有去過馬韓,知道這些還是上次去盧城閑逛的時候,聽人說的,哪知道人家說的也是百年前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 “上使。” 老頭見他不明白,便解釋道:“箕子后人雖創立馬韓,可實力逐漸式微,扶余人、穢貊人、沃沮人越來越多,商人越來越少,箕子后人便失去了王位,如今馬韓辰王,一直由目支國的國君擔任。” 還有這種事情? 聽到老頭的話,陳暮又驚又喜。 他一開始是想挑動周朝遺民和商朝遺民作對,利用弁韓和辰韓跟馬韓打仗,然后由他收尾。 沒想到箕子后人不給力,直接失去了政權,被外族人給控制了。 那事情可就好辦多了呀。 泱泱大漢,周民后裔,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那就都是華夏子民呀。 可是現在我們的華夏子民,流落海外,被受欺凌。 那誰能忍? 當你的祖國強盛的時候,你怎么能受到外族的壓迫呢? 孤苦無依,飄零在海外的華夏遺民們,你們要永遠記住,你們的背后可是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呀。 陳暮看著正一頭霧水的老頭,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