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二十級軍功制度以及朝廷放出的風聲讓曹操如臨大敵。
曹操知道豫州是個陷阱嗎?
他當然知道。
但卻不得不飲鴆止渴,吞下這個帶刺的陷阱。
原因也說過,他不取豫州,就一點退路都沒有了,完全被朝廷包圍。
而二十級軍功制度就更加讓他恐懼。
說句實在的,到現在曹操都不明白,朝廷哪來的錢和底氣恢復前漢時這個前漢時幾乎讓武帝崩潰的制度。
要知道, 這個制度的本質就是用錢買士兵的命,用大量獎賞,讓士兵悍不畏死。
敢于這么做首先得需要國庫極為充實。
漢武帝敢發動那么多次戰爭,完全是靠著文景之治幫他打的底子。
兩代帝王用了七十年的時間才幫漢武帝打造出了一個充盈的國庫,在漢武帝繼任之前,國庫的錢幣堆積如山。
饒是如此, 幾次大戰也差點把大漢打沒。
而現在可是漢末亂世, 朝廷更加缺錢不說, 到處都在花錢打仗,哪怕青州有海鹽之利,也絕對支撐不起二十級軍功制度的狂熱。
朝廷到底從哪里來的錢呢?
難道青州境內,還有一座容易開采的巨型金銀銅礦?
這個問題縈繞了曹操許久,他在青州也不是毫無內線,他爹和一些宗族大多都在青州。
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消息呀。
只聽說青州推行黃銅,以黃銅鑄幣,而這黃銅是由青銅煉制。
這讓曹操基于此問題有三個判斷,一是劉備在別的地方發現了金銀銅大礦,而且還必須是露天容易開采的。
但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大漢四百年,礦產都是有數的,哪那么容易開采和找到。
二是朝廷利用少量青銅加上別的什么礦物煉制黃銅,如此減少了青銅成本,代替原來的青銅五銖錢,就能夠大肆增發黃銅貨幣。
但什么礦物能與青銅煉制出黃銅?
黃金嗎?
而且如果銅的比例太少, 百姓愿不愿意用,濫發的后果是什么?會不會導致像前漢末年公孫述那樣的鐵錢出現,造成物價飛漲, 民生艱難?
三是黃銅依舊是青銅,只不過用特殊方法洗了色,就如鐵是黑色,煉成鋼后會變成銀灰色一樣。
那樣的話,就說明朝廷并沒有增加錢幣儲存。
劉備正在勒緊褲腰帶,打算利用這幾年休養生息,青州和冀州積攢的一些底子,以二十級軍功制度一波把他推平。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一切就都解釋得通了。
朝廷依舊是那個朝廷,它也沒有大量的錢幣出現,劉備是想利用目前的儲備,直接破釜沉舟,盡快拿下河南!
定陶縣。
此次曹操諸多謀士齊聚。
之前這些謀士皆在各地有職務,如今聚集在一起展開會議。
會議內容是首先確定了他打算開赴豫州的想法。
雖說是飲鴆止渴,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人確實有很多擔憂,奈何現在已經是這個局勢,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
第二個會議內容,自然就是討論這次朝廷窮兵黷武的目的。
二十級軍功制度看上去只是個制度, 但它的威力在此時相當大, 因為它能夠極大提高士兵軍心和士氣。
冷兵器時期作戰, 人數多寡其實往往并不是決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乃是戰爭三大法寶。
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里面人和可以理解為民心,也可以理解為軍心。
如果士兵們舍身忘死,奮力拼殺,往往能取得以一當十的效果。
巨鹿之戰,井陘之戰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士氣旺盛的情況下,一支一千人的軍隊打敗一支一萬毫無斗志的軍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因此在發現朝廷兵力比他強大,甚至啟動了二十級軍功制度這個大殺器之后,曹操也非常地慌張,必須搞清楚為什么朝廷敢這么做的底氣。
“大漢各地的金銀銅礦產地大多位于南方,如金礦產地在漢嘉、鄱陽、豫章、陵陽、永昌等地,銀礦就更少,只有朱提產銀,銅礦較多,但數百年開采下來,北方銅礦也不可能一夜之間產量劇增。”
戲志才分析說道:“至于朝廷是否在哪里發現大型金銀銅礦,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朝廷現在占據的區域,無一不是漢土,春秋戰國到現在一兩千年,怎么可能誰都沒有發現?”
曹操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道:“不錯,青州雖有海鹽之利,富甲天下。可短時間內想聚攏大量錢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在想朝廷到底在干什么?”
“我聽聞青州有黃銅錢,會不會是利用其它什么礦產與青銅合煉而成?”
陳宮詢問。
“不排除這個可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雷州市|
武定县|
都江堰市|
招远市|
余庆县|
宣武区|
泸西县|
武安市|
泽库县|
饶阳县|
顺平县|
武山县|
大渡口区|
平湖市|
紫金县|
新余市|
威宁|
会宁县|
固原市|
登封市|
荆州市|
萨嘎县|
客服|
汉源县|
绩溪县|
科技|
信阳市|
从江县|
建阳市|
东平县|
文水县|
滦南县|
浙江省|
苏尼特左旗|
册亨县|
府谷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至县|
兴文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