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因此現在朝廷必然是處于入不敷出的階段,同時戰亂讓大量的錢財流失,即便開足馬力挖掘,勉強維持目前朝廷控制區域經濟體系就已經很難。

    像歷史上袁紹給士兵們發工資,用的是桑葚果和棗子,袁術更絕,發給弟兄們的是水草和田螺。曹操良心一點,由于屯田的關系,糧草還算充足,因此給士兵管飯的時候,還發點糧食。

    至于錢?

    要命一條,要錢沒有。

    從這一點上來看,可見當時的經濟體系有多糟糕。

    漢末的情況就是生產力低,百姓吃不飽。沒有鑄造體系,錢幣缺失,民間和官府手中都沒有錢。

    因而劉備入蜀后搞直百錢,再加上官府平抑物價,才勉強控制住了季漢經濟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魏蜀吳三國當中,蜀國是經濟最繁榮的一國。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

    劉備朝廷靠著青州底蘊再加上冀州大量的土地,免費給百姓人口,吸納流民,又讓白波軍、黑山軍進行屯田,恢復了生產力。

    但貨幣體系卻本應該也崩盤才對,畢竟錢幣不是靠種田長出來,北方銅礦少,經濟沒那么快恢復。

    可劉備還敢搞二十級軍功制度,拿出大量錢幣激勵士兵。這在曹操看來,是典型的窮兵黷武,要把整個國家搞崩潰。

    他思考了許久,緩緩說道:“如果,我是說如果,要是朝廷的錢幣不足,一旦開戰的話,大量錢幣賞賜給士兵,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

    “會造成國庫空虛,無錢可用。”

    戲志才答道。

    “那如果朝廷無錢可用,又會怎么做呢?”

    曹操又問。

    戲志才沉思道:“錢幣的價值在于商品交易,朝廷無錢,要么收重稅,要么鑄小錢。”

    “那會怎么樣?”

    “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何解?”

    “當年董卓毀五銖,鑄小幣,這種錢幣大量流入民間,它的價值又不能與五銖錢相等,導致谷價暴漲,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能夠堅持得更久,朝廷就會因為二十級軍功制度而崩潰的越快?”

    曹操每問一句,眼睛里的光都亮了一分。

    戲志才頗懂經濟,點點頭道:“漢武時期,國庫錢幣都用來打仗,為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漢武大肆收重稅,導致民間物價暴漲,國家幾近崩潰。王莽時期,國家無錢,各地鑄造鐵幣,百姓民不聊生。”

    只要懂一點經濟學的就應該明白,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這兩個詞的含義。

    一個是生產力不足,國家大肆印鈔票,導致物價越來越高。

    一個是生產力很足,國家的錢卻很少,導致物價越來越低。

    《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漢人早就明白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會造成什么后果。

    目前劉備朝廷靠著休養生息,以及陳暮重視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科技,制造出了不少利于農耕的工具,再加上各種政策,使得北方的生產力足夠,朝廷的糧草非常充足。

    但糧食充足不代表錢幣充足,一旦錢幣不夠,劉備還敢用二十級軍功制度,把錢都花出去,那么結果就是財政赤字,國庫一毛錢都沒有。

    到時候會是什么結果,即便是不懂經濟學的人應該也會明白。

    而曹操手下能人倍出,雖然不會專業名詞,但這些比較粗淺的經濟學還是懂,因而很清楚,如果劉備如此急功近利,想靠大肆撒幣來征伐河南,事情順利還好,一旦不順利,僵持越久,他就越難受。

    所以聽到戲志才的話,曹操頓時精神大振,說道:“若是我采取守勢,則必然拖垮朝廷!”

    戲志才問道:“明公的意思是?”

    曹操深邃地看向西北方,冷然道:“此戰我打算分段阻擊敵人,拖的時間越久,對我們就越有利!”

    眾人互相對視,緩緩拱手道:“謹遵明公令!”

    曹操目露笑意。

    劉備想要大肆花錢砸死自己。

    那么自己就拖住,把劉備的財政活活拖垮!

    然而曹操絕對想不到,自己并不是在跟一個貧窮的朝廷打仗。

    而是在跟一座金礦,一座銀礦以及數座銅礦在打仗。

    日本是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島國。

    唯獨盛產金銀銅礦。

    明清時期大量金銀銅流入我國,幾座著名的金銀銅礦山,如佐渡金山、石見銀礦、足尾銅山、別子銅山一直挖到近代都沒有采枯竭。

    所以曹操以為劉備用二十級軍功制度來討伐自己是一個昏招,卻不知道,家里沒礦,哪敢大肆撒幣啊。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水城县| 德安县| 阳山县| 武功县| 磐石市| 伽师县| 黎城县| 山东| 麻栗坡县| 徐水县| 石楼县| 浦县| 梅河口市| 丹棱县| 兰州市| 定兴县| 汪清县| 昌图县| 平度市| 扶沟县| 荣昌县| 和田县| 屏山县| 巴青县| 陆河县| 巫山县| 醴陵市| 定边县| 凌源市| 龙里县| 江陵县| 云和县| 莱州市| 东港市| 东辽县| 醴陵市| 建德市| 台北市| 兴隆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