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希望-《亂世棟梁》
第(1/3)頁
臨近年底,下午,彭蠡湖畔白石村里,家家戶戶升起炊煙。
漁船靠泊在碼頭,回家的大人們忙著準備今日的“夕食”,孩童們則在村里各處嬉戲打鬧。
白石村為雜姓聚集的漁村,村民基本上都是靠水吃水的漁民或者養魚戶,沒有什么人多勢眾的大姓,左鄰右舍之間關系還算融洽。
村內一隅,一個平平常常的院子內,一名幼童從外面跑來,推開柴扉進入院子,跑向散發香氣的廚房,又有一條大黃狗緊隨其后。
幼童跑進,見著灶臺邊有個同樣梳著總角發髻的少年在煮菜,上前扯著喊起來:“三叔!魚做好了么?”
被人喊做“三叔”的李笠,自己都還未成年,因為年底官府放假,總算能夠回家。
他見小侄子李昕眼巴巴看著灶臺上的釜,于是笑起來:
“再等等,慢工出細活,一會三叔煮出來的魚,定然好吃得讓你舔碗。”
李昕眨著眼,用力點點頭,李笠看著那大黃狗搖著尾巴近前,于是從砧板上捏起一塊魚肉,拿給侄兒:
“帶著大黃出去看家,莫讓老鼠溜進來,把美味都偷吃了。”
李昕應了一聲,接過魚肉,在大黃狗面前晃了晃,邊往外跑。
出廚房時迎面走來一名年輕女子,女子身著布裙,用布巾包頭,手里提著竹籃,李昕向其喊了一聲“娘”,女子點點頭,繼續往里走。
這是李笠的嫂子,他長兄的未亡人林氏。
林氏樣貌平平,身高也平平,身材略瘦,面色有些蒼白,見著小叔子正在煮湯,忙得滿頭汗,關心道:“小郎,不如嫂子來煮湯吧?”
按習俗,小叔子稱為“小郎”,李笠不太習慣這種稱呼,他看向林氏,笑了笑:“沒事,嫂子幫個手就行。”
林氏也在廚房里忙起來,又看著小叔子忙碌,看著小叔子將米放在銅鐺上煎,當米被煎得散發出香味后,再將其放入碗里碾碎成米粉。
然后將早已洗凈、切好的魚塊和在一起,放在碟子里,加佐料,靜止片刻,再放到蒸籠中蒸熟。
此即為“粉蒸魚”的大致做法,林氏之前聞所未聞。
李笠沒有藏私,把粉蒸魚的烹飪方法細細和嫂子講解,尤其最關鍵的米粉,那是一定要用心制備的。
米粉,就是碾碎的碎米,制作魚鲊時都會用到,但是粉蒸魚用的米粉想要香,碾碎之前必須先炒,這樣才能讓碾出來的米粉具備特別香味。
然后摻入陳皮等尋常可見調味料,“秘制米粉”就調制完畢。
李笠沒打算這么早把“炒”的烹飪技巧透露出來,再說如今手頭也沒有炒菜鍋,所以改良了一下做法,用銅鐺來煎米,效果也是不錯的。
至于那花鰱魚頭湯,不用酒和姜也能有效去腥的訣竅,就是對半剖開后先用茶水泡大概半個時辰(一個小時),然后用銅鐺煎。
這樣處理后的魚頭,既沒有腥味,煮出來的湯又濃又白,然后用自制味精(土法味精)提鮮,魚頭湯會很好喝。
如果這個時代有味精,那可真的能讓天下英雄“競折腰”,但李笠沒本事制作味精,他所用的土法味精,是黃豆味精。
黃豆,鄱陽城內就有賣,于是他按著后世的家庭廚房做法,自制土法味精。
先將干黃豆泡水,直到泡脹,然后瀝干水分,放到鐺里大火煎至起泡,然后小火煎至金黃、酥脆即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泽州县|
嘉禾县|
冀州市|
郎溪县|
长兴县|
敦化市|
云阳县|
祥云县|
工布江达县|
天柱县|
宕昌县|
麻城市|
卓尼县|
广昌县|
沧源|
吉木萨尔县|
平山县|
东辽县|
赤城县|
静海县|
麻城市|
大足县|
龙南县|
榆林市|
佛山市|
屯留县|
东兴市|
墨江|
洪湖市|
葫芦岛市|
雷波县|
赞皇县|
武义县|
南江县|
峡江县|
海林市|
北京市|
阳西县|
比如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