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三十四章 量入為出-《亂世棟梁》


    第(1/3)頁

    下午,書房,趙孟娘向李笠匯報家中“第一季度”的開支情況,以便讓李笠對家里財務狀況有個大概了解。

    薛月嫦作為副手,協助趙孟娘匯報。

    正所謂“家大業大開銷大”,李笠雖然有很多產業,如同一株株搖錢樹給他帶來大量收入,但與此同時,開支也很大。

    維持彭城公府邸的“運行”,日常開支少不了,但比起養兵的開支,那就是個小數目。

    一如這個時代的慣例,李笠養著部曲,數量不少,又養馬,開支更是比養部曲多了許多,所以彭城公府在日進斗金的同時,也在“日出斗金”。

    為了加強財務管理(即理財),控制開支和成本,彭城公府邸實行“財務預算制”。

    其中包括預算管理,以及預算、核算制度。

    預算,就是每年的特定日期(譬如年底),對來年可能產生的開支進行預估,定出可能的開支額度。

    決算,就是預算時間期滿時(第二年一年),對當年預算的實際情況進行核算,確認收支是盈余、虧損還是持平。

    并作為下一次預算的基礎。

    基于成本控制的目的,李笠實行開支“季度跟蹤”制度:

    將一年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結束后,次月月底前,必須對上個季度的開支進行粗略統計。

    一旦發現開支大幅超出季度預算,必須盡快找出原因,并采取對策,控制開支(成本)的異常波動。

    所以,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這項工作,由趙孟娘來承擔,算是“財務監督”,因為“內當家”是夫人黃姈,監督者得換個人來。

    但趙孟娘本身也分管部分產業,事務繁忙,李笠讓薛月嫦也參與“財務監督”。

    大概聽了一會,李笠知道“第一季度”家中的開支并無異常,很滿意,打算結束這場“小會”。

    但薛月嫦的表現欲望極強,想要匯報一些事情,李笠不想打擊對方的積極性,便繼續聽下去。

    聽著聽著,走了神。

    財務管理,對于個人/家庭而言是“理財”,對于國家來說,是升級版的理財。

    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國家,理財無非兩個觀點:量入為出,量出為入。

    量入為出,即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量出為入,即要花多少錢,就想辦法攢夠這個數目。

    在現代,月收入三千的人,為了買售價八千的手機,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攢錢,攢夠錢再買手機,這可以看作是量入為出。

    第二種,刷信用卡買手機,然后分期慢慢還款,來個“早買早享受”,這可以看作是量出而入的一種方式。

    把個人換成王朝,同理。

    西漢時記錄先秦禮制的《禮記·王制》有“用地小大,視年之豐秏。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的內容。

    所以,自先秦以來到現在(南北朝),歷代朝廷的財政管理,大體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

    量入為出,關鍵在“入”。

    在農業社會,無論朝廷稅收還是家庭收入,都受到農業產出季節性和數量的限制。

    收入成為硬約束,量入為出是邏輯的必然,也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反映。

    同時,在封建王朝體制下,“事無巨細皆決于上”,官府的職能邊界難以有效界定,財政支出的數額也就難以合理限定。

    只能通過收入水平來制約。

    但實際上,當朝廷的開支過大,必然超過正常收入時,財政就會變成量出為入。

    譬如皇帝要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以供享樂,于是開支大漲,但又不想慢慢存錢糧,過個幾年再動工,于是加大征稅、征發勞役的力度,以增加收入、應付開支。

    所以,量入為出就變成了量出為入。

    梁國的財政管理制度,按說原則是“量入為出”,但因為開支不小,加上幣制敗壞,所以實際上經常是量出為入。

    朝廷把各類負擔轉嫁給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大量編戶民出逃,要么依附豪強大戶變成依附民,要么變成居無定所的山湖人。

    而巨大的開支,其實許多都未用在實處,財政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個大漏勺。

    即便現在有了樂安大銅礦,若不把大漏勺換了,以確保節流,那么無論開多少源,都不夠用。

    所以李笠認為,財政管理制度應該改革了。

    最好能換成類似現代政府的財政預算制度,當然,考慮到時代特點,只能是低配版的財政預算制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资阳市| 岐山县| 雷州市| 临猗县| 曲阳县| 桃源县| 丹棱县| 陇西县| 黄浦区| 阿勒泰市| 铜梁县| 晋江市| 达州市| 彭州市| 石台县| 佛冈县| 和静县| 临颍县| 诸暨市| 九龙城区| 收藏| 措勤县| 广元市| 许昌市| 唐山市| 德昌县| 云和县| 桑植县| 大邑县| 托克托县| 永州市| 伊川县| 方山县| 常宁市| 五大连池市| 堆龙德庆县| 盘山县| 于都县| 漾濞|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