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三十四章 量入為出-《亂世棟梁》


    第(2/3)頁

    這種事得一步步來,所以需要分階段試行,第一步,就是從自己家做起。

    他在家里實行預算、決算制度,就是為了控制成本,且這制度已經先在產業經營中試用多年。

    然后,在徐州生根發芽,成為州廨試行的有效財政制度。

    與此同時,徐州軍府的財務管理,也試行該制度,經過不斷完善,預算、決算制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推廣的條件。

    所以,總稅司的財務管理,也實行該制度。

    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就要在國家層面實行,目的是確保財政盈余,控制行政成本。

    若一個國家的朝廷,無法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那么遲早會因為入不敷出,養不起軍隊、無法賑濟災民,亡于內憂外患之中。

    改朝換代后,要是繼續用若大漏勺的財政管理制度,那么新朝接手的,依舊是個爛攤子。

    然而,想要在國家層面上大刀闊斧改革財政制度,可沒有這么簡單。

    因為預算、決算這種概念,古來有之,并不稀奇,但財政依舊實行“量入為出”,這是傳統。

    傳統之所以成為傳統,是有原因的。

    歷朝歷代掌管財務的官員,都必然明白預算、決算這兩個概念,并有一個名詞“度支”,以及相應的中央官署。

    度支,規劃計算開支,梁國有度支尚書,領度支、殿中、金部、倉部四曹,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支調。

    度支曹為國家財計主管機構,而地方上,郡(以及封國)有上計吏,在郡守(內史)之下專管財政記賬,掌握地方財政收入數字。

    并負責收集屬地財政數字,設有專門的“上計簿”,用以向京師呈報。

    以便中樞對地方財政收入進行核算。

    但是,自古以來,歷代朝廷的財政,實行“量入為出”的制度,更進一步的財政預算制度,卻實行不起來。

    這不是理財能手們不想實行,而是現實條件決定了要實行財政預算、決算制,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一,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受天氣影響很大,隨著年景而出現的豐收或歉收,使得財政預算難以做到相對準確預估。

    二,財政收入里,收入有兩種,一是稅(田租、戶調以及商稅、雜稅),二是勞役。

    稅好統計、預估,可勞役役卻做不到。

    勞役、雜役的實現,需要征發百姓來服役,但無法對服役結果進行準確評估。

    因為百姓以親身應役的方式,修建的橋梁、房屋、水利設施,根本就無法納入財政總賬。

    若把百姓親身應役服役排除在預算外,不是不行,可百姓繳納代役錢、官府以此雇人代役

    而產生的費用,怎么算,是個問題。

    三,皇帝的為所欲為,使得開支無法控制。

    皇帝對功臣、近親、佞幸的賞賜,既無常例所循,也無數額限制,全憑皇帝的一時之念。

    動輒賞賜若干頃良田、若干封戶,或直接賜予金銀珠寶或絹帛,所以會導致開支失控。

    四,皇帝私庫和朝廷國庫界限模糊不清,國家公用和皇帝私用分不清楚。

    從制度上說,自古以來,歷代朝廷的財政有兩大管理系統,其一是國庫,其二是皇帝私庫。

    掌管國家公用的是大司農,掌管皇室費用的是少府,這是漢時制度。

    但實際運行中,少府系統經常侵占大司農系統所屬的財物、財政收入,甚至皇帝自己也帶頭“化公為私”。

    直接將各官署的財物乃至國庫收入挪用,用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譬如營造宮殿、園林。

    或者如梁武帝蕭衍那樣,一言不合就出家,迫使大臣們花公帑來贖,前后四次,直接導致國庫少了億萬錢。

    所以,除非君主立憲,有效限制皇帝乃至皇族的行為,財政預算制度才能真正在國家層面有效實行。

    然而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有君主立憲制的政體,也不太可能有嚴格自律的皇帝、皇族,必然無法實行有效的財政預算制度。

    李笠看著手中的資料,聽著薛月嫦的匯報,只覺有些無奈。

    這個時代,不適用許多他熟悉的制度,硬要上馬,必然“水土不服”。

    但是,財政/財務預算制度,還是可以在許多地方實行的。

    。。。。。。

    淮水南岸,鐘離,陪著皇帝來此巡視的大將軍李笠,站在城頭上,看著城外淮水,想起當年自己攻打鐘離的情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承德县| 手游| 鄂伦春自治旗| 台北县| 南宁市| 泾川县| 东乡| 乌鲁木齐县| 陇西县| 西青区| 塔河县| 绥化市| 灵石县| 武强县| 家居| 靖远县| 正定县| 托克逊县| 寿阳县| 松潘县| 永州市| 青田县| 麻江县| 遵义市| 齐河县| 靖江市| 阿坝县| 鄂尔多斯市| 顺义区| 德格县| 舟山市| 左贡县| 应用必备| 景洪市| 盘锦市| 鲁甸县| 清苑县| 祥云县| 克东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