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三十四章 量入為出-《亂世棟梁》


    第(3/3)頁

    一眨眼,十來年過去,當年的小小二班材官將軍,如今已是十八班的大將軍。

    旁邊,皇帝蕭詢正聽北道行臺尚書王僧辯介紹鐘離的備戰情況。

    北道行臺,治所設在鐘離,管轄、處理兩淮地區軍政事務,還負責編練府兵,為北伐做準備。

    王僧辯自就任以來,一直很忙,鐘離城經過不斷建設,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所以,如今的鐘離城,已不是是李笠當年攻破的那座城,城池規模大了許多,也堅固了許多。

    但在李笠看來,也不過如此:在火炮面前,所謂的固若金湯依舊是個笑話。

    李笠收回發散的思緒,依舊看著城外淮水。

    他來之前,因為看過資料,所以沒什么想問的,此時身處鐘離城,想的是日后河南戰役發動后,在這里出征的北伐大軍,陣容會有多么盛大。

    按作戰方案,梁軍會分三路北上,進攻河南,皇帝所在的中路軍會以鐘離為起點,沿著渦水北上,抵達亳州州治小黃。

    然后,皇帝駐蹕小黃,中路軍前軍會同亳州軍一道,和東邊的徐州軍、右邊的豫州軍同時北上,對河南發動進攻。

    先占地盤,扛住齊軍的后續反撲,根據“徐州經驗”,構筑河南防線,將河南地區穩穩的吃下。

    李笠琢磨著河南戰役,王僧辯也在向皇帝介紹北伐的準備情況。

    兩淮地區行府兵制,今年秋天,行臺就要組織各地府兵前往淮陰,向皇帝展示府兵的操練成果。

    若表現尚可,穩妥起見,明年,就能發動北伐。

    但王僧辯希望今年秋冬就能開打,他趁著皇帝出巡到此,表明態度,當然,話不能說得太直接。

    他認為今年兩淮地區就能做好北伐準備,理由有三:

    其一,吸納兩淮豪強編成的府兵堪用,只要開戰后,徐州軍能從側翼穩住戰局,那么以府兵為中堅的中路軍,就做到穩扎穩打。

    其二,兩淮地區準備充分,這準備充分,既指兩淮地區的糧草、物資準備充足,也包括可征發、調動的人員充足。

    其三,他判斷周國極大概率在秋后對齊國發動進攻,官軍正好可以趁機進攻。

    蕭詢聽了這三點理由,對第二點有些好奇:北道行臺才成立一年多,怎么兩淮就準備充分了?

    這也是讓陪同巡視的江夏王蕭大款等大臣好奇的地方。

    王僧辯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和制度變革有關。

    朝廷在兩淮行府兵制,又以淮陰為行在,皇帝親臨淮南,一番舉措,讓兩淮的百姓,看到朝廷北伐的決心。

    也讓兩淮各地豪族、大戶有了為國效命的機會。

    于是,豪族、大戶子弟踴躍投軍,其所帶部曲本就能戰,又自備馬匹,編為府兵后,加強訓練,實力不敢說很強,但也不弱。

    且豪強們自己有存糧,平日養兵、養馬不費朝廷一粒米,那么兩淮各地官府,就能存下更多的糧食。

    除此之外,北道行臺效法徐州,實行財政預算制度,對于成本的控制做得很好,節省了大筆錢糧開支,存下來,也是不小的數目。

    而且,根據作戰規劃,河南戰役開始后,北伐軍的后勤,也將實行財務預算制度、管理制度。

    完全可以將開支,控制在兩淮地區能承受的范圍內。

    當然,隨著戰事變化,開支必然也會變化。

    但根據徐州軍歷年作戰的后勤管理經驗,預算管理制度若嚴格執行,戰時正常的后勤開支,可以較好控制。

    做到量入為出。

    蕭詢聽了,心中高興,蕭大款聽了,有些懷疑:不過是個預算管理制度,有這么神奇么?

    打起仗來,各種突發事件層出不窮,開支蹭蹭蹭的漲,哪里是想管就能管住的?

    對此持懷疑態度的人,不止蕭大款一個,李笠看得出這幫人不信,面上不吭聲,腹誹:光靠制度當然不行,得靠一支高效的執行隊伍。。

    至于何時打仗,他認為一切都要等秋后皇帝校閱府兵后再說。

    但是,用預算制度來加強后勤的財務管理、加強成本控制,確實不錯,這是實踐出來的結果,不是他做白日夢。

    比起在國家層面,在基層實行預算制度,更切合實際。

    戰時后勤財務管理,同樣可以通過預算制度加強,前提是預算要做好,并且能打勝仗,不然,什么都是空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韶关市| 永和县| 托克托县| 楚雄市| 明星| 白山市| 潜山县| 汝城县| 岳阳县| 丰原市| 海晏县| 禄丰县| 耒阳市| 墨脱县| 江川县| 孙吴县| 营口市| 泽州县| 山西省| 本溪| 南澳县| 宁国市| 阿瓦提县| 泾川县| 高州市| 泊头市| 天柱县| 四子王旗| 会宁县| 岱山县| 蒙阴县| 鄂温| 平湖市| 临高县| 濉溪县| 黔江区| 江达县| 轮台县| 安达市|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