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傍晚,從營地回到行宮里的朱由校將手里的文書扔在桌案上,壺里的茶水已然冰涼。 宮娥正欲更換,卻見皇帝茶水倒滿一杯,一飲而盡,感受著茶水秦沁涼心脾,朱由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恭廠災后,整個北京城異常的燥熱難耐,這涼茶,正好去去自己身心內外的火氣。 處理了勛貴的事情以后,三大營的整頓業已迫在眉睫,這次朱由校打算讓一個滿朝文武都想不到的人去主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將掛兵部左侍郎銜,署理整頓京軍三大營,勇衛營總督陳策從旁協助。 這次,朱由校任用了文官和武將的勢力,獨獨沒有選擇任何一家勛貴,為的就是敲山震虎,徹底解決三大營歷朝以來的弊病。 勇衛營是朱由校親自建立起來,必須要護衛在自己身邊的一支禁軍。 京師戍衛自有城西的城防軍,而外出征戰,還要有另外的兵馬代表京師,總不能每次京師出人的時候,就讓勇衛營去。 況且三大營沿革多年,世人視其為京軍門面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不整頓三大營,天下人也會對官軍沒有根本上看法的改變。 整頓三大營,現在是一百年來最好時機,正好借著王恭廠災一事,徹底消除這個隱患! 況且,勛貴襲爵毫無壓力的事兒,朱由校也得考慮解決一下了,勛貴子弟沒有一點危機意識,不是什么好兆頭。 這次朱由校只是利用這八十余家名氣比較大的京師勛貴試試水,看一下全國勛貴們的反應。 朱由校想到這里,低頭看向桌案,臉色沉了下去。 毛文龍這封密奏,正驗證了之前朱由校的想法。 皇太極被抄斷了后路,也不與入朝的遼軍接戰,既然回不去,倒是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與他們打起了游擊戰。 遼軍大部皆為步卒,雖然如今騎兵裝備了手銃火槍,可人數上到底還是不如后金,根本不敢獨自追擊。 加之朝鮮境內水土不服及不熟悉地勢等原因,未敢孤軍深入。 皇太極隨后放出了消息,聲稱要派遣使臣來北京議和,商談條約,不再與大明為敵,共享太平。 他正是抓住了遼東久戰,民心疲弱,而朝鮮不修武備,急于想讓后金離開朝鮮境內的種種人心,做了這個主動求和的“大好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