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21章 無復雞人報曉籌(續二)-《唐殘》


    第(1/3)頁

    根據這一次的前來的使者,出身王室支系樸氏的監軍使,官拜第十等啄評的樸賢宇所言,就在三天前有一支身份不明的武裝,逼近了王京金城所在。雖然沒有直接進攻金城,而只是燒掠了北郊數處村邑而走,但是對于統治已經搖搖欲墜而政令不達的王京朝廷,卻是雪上加霜的最后一根稻草。

    城內被王族給好容易聚集起來的數千壯丁和游檄,在連驚帶嚇之下當場嘩了營,而自相踐踏的丟下滿地旗鼓逃散一空了。然后又變成城內到處作亂和騷動的苗頭。而僅存的黃獅子隊卻是固守王城不出,而任由東大廟和東山祠都被燒掉了,連帶維系王室最后一點體面的遮羞布也被撤掉。

    這一次,卻是就連王京之中的真骨之家(大貴族),也開始相繼安排親族子弟出外投奔以為安排后路和將來了。畢竟,相對于奢靡安逸的王京金城,這些和白會議上真骨出身的執事大臣們,可是人人都在鄉里坐地千萬頃(祿邑制)而屋宇連綿,擁有奴婢、部曲和頭下部民無算。

    (“宰相家不絕祿,奴僮三千人,甲兵牛馬豬稱之”《新唐書.東夷.新羅》)。

    因此,一旦王京之中有所變數和動亂,這些鄉土里的人口和資源,就足以成為他們的憑身之資,乃至順勢就此自立一地而坐觀成敗以奉勝者,甚至是順勢而起成為亂世之中爭雄的一方勢力。可謂是進退有據。但是那些中小貴族和官吏,還有依附王室為生的士家、匠戶們就沒有這種憑仗了。

    所以,在南方百里之外的金海京,居然還有來自天朝上國的強藩——淮南鎮,所建立起來的秩序和庇護區域,就顯得尤為難得的一隅偏安之地。而成為了王京之中這些隨波直流之人的次選指望了。然而崔致遠聽完這一切之后,卻是有些匪夷所思起來。

    因為,他如果沒弄錯的話,這支隊人馬就是之前從金海京的淮南館,所派去王京探察周邊情形和局勢,同時接應部分在城外坊邑居住的唐人民戶,更沒有燒掠過什么村邑。沒想到會讓王京城內驚弓之鳥到如斯地步,居然誤打誤撞起到了之前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不管怎么說,此時此刻崔致遠所引來的太平軍勢力手中,已然有了兩個可以使用的潛在籌碼;而不用在再在庶王子金圭一棵樹上吊死了;雖然這位庶王子就任大尹以來一直表現的很是人畜無害,儒雅好文喜歡清談而不喜歡抓權,也不怎么過問庶務,就活像是王京中那些熱衷爭權奪利的宗室異類一般。

    事實上,從中土回來之后的種種見聞,崔致遠最想要改變的從這個國家的表面現狀;也慢慢潛移默化成了改變造成這一切根源的骨品制。沒錯就是將新羅國之人生來就分為三六九等,而幾乎世代不移的血統認定制度。

    其中自三韓時代沿襲下來的樸、昔、金三家構成的王族地位最高,稱為“圣骨”(第一骨),大小貴族依次分為“真骨”(或第二骨)、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等四個等級。“圣骨”、“真骨”貴族能繼承王位。各骨品都自我封閉,互不通婚。

    此外,類似于印度的種姓制度,還有三頭品、二頭品、一頭品、平民、奴隸等非骨品的各個低級階層。當初崔致遠雖然號稱出身貴族之家,但也不過是最低等的四頭品小貴族崔氏田主之家;就算他在大唐中了科舉做過上國貴官,而在歸國之后被諸多上品之家引為座上賓,乃至御前聽聞。

    但是,他想要改變自己的骨品,也只能謀求被真圣女王特例委任為司正府(類似唐的御史臺)以上的清貴職,然后迎娶其中某位真骨大貴族下降之女,才能在下一代的子女身上完成升骨,而成為六品頭貴族中人,然后繼續世世代代同品為婚的維系著家門不墮下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上林县| 边坝县| 阳朔县| 浠水县| 昔阳县| 河西区| 梁河县| 和平县| 进贤县| 三明市| 巴塘县| 大冶市| 肇庆市| 龙里县| 邯郸县| 枣阳市| 德格县| 宜兰市| 启东市| 晋江市| 县级市| 辽中县| 台安县| 莱芜市| 屏南县| 孝义市| 白银市| 塔城市| 泰州市| 云安县| 隆化县| 龙门县| 天水市| 邳州市| 台北县| 长白| 石台县| 义乌市| 二连浩特市|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