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二十五章:大明巨變(二)-《日月永在》


    第(1/3)頁

    深夜皇宮這一聲驚雷炸響般的鐘聲,吵醒的何止是朱允炆一個人,靜謐的長安街頓時家家挑起了燈火,緊跟著就是一陣人仰馬翻般的跑動。

    楊士奇在驚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官服,而后命下人準備車馬。

    “今天在文華殿當值的是解大紳,他這人,應該不會敢撞鐘。”

    走出府門,楊士奇向西而看,一條街幾乎家家戶戶的在京大員都跑了出來,眺望著皇宮的方向。

    “陛下登基御極十幾年,這還是第一次除跨年外的敲鐘,必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夏元吉走過來跟楊士奇打了聲招呼,眉關緊鎖:“誰去面的圣?”

    這會的功夫,楊士奇身邊已經聚集了不少官員,包括五軍府的勛貴武將也湊了過來打聽消息,大家都在好奇。

    “沒看到震直。”

    還是王謙說了一句,大家伙才發現,工商大臣嚴震直到現在沒露面,那這入宮面圣的人自然便確定了下來。

    “見過燕王。”

    這個時候,朱棣也打府中走了出來,一行人拱手見禮。

    “出什么事了?”

    朱棣皺緊眉頭看向楊士奇:“眼下我大明國內國外,無一處不在高歌猛進,凱歌報捷,怎得突然連深夜撞鐘這種事都鬧了出來。”

    乾清門外那口鐘哪里能是隨便撞得,撞了鐘,就代表必須面圣,不管皇帝在做什么事都得露面,而要不是事關國家基業江山的大事,那就成了耍皇帝。

    楊士奇搖頭,而后說道:“我等也不知,不過估計很快陛下就會傳召,入宮便知曉了。”

    果真,很快就有一陣腳步聲自東響起,逐漸靠近,以楊士奇為首的一眾人便整肅起冠戴,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也頃刻間消弭。

    不出大家的所料,這么大的事,皇帝一定會召集群臣。

    “陛下口諭,召幾位閣老入宮。”

    傳旨的太監駐足尖聲喊了一句:“其余諸臣工,早歇睡下,明日一早赴奉天殿開大朝會。”

    看來,確實是出大事了。

    四人都心下一沉,對視后匆匆向皇宮而去,一路被直引入乾清宮,等四人趕到的時候,正殿之上,朱允炆、嚴震直、解縉三人都在。

    見罷了禮,朱棣便搶先開了口。

    “陛下,出什么事了?”

    “讓嚴卿來說吧。”

    朱允炆捏著眉心,看起來,精神頭很是萎靡。

    幾人便都看向嚴震直,后者嘆了口氣,沉聲道:“今晚,浙江工商聯的主官給我寫了封信,說浙江幾大糧商聯合起來,把各自商倉里的儲糧,都給燒了。”

    “燒糧?”

    夏元吉的反應最是激烈:“浙江這是好日子過的太久,把腦子給糊住了不成,國朝才剛有幾年富裕日子啊,就算糧倉儲存不下,也可以賤價賣給百姓,或者拿去釀酒,怎得就這般給燒了啊。”

    “會不會,是這些商人想要趁機抬價,賺百姓的錢?”

    王謙提出了質疑:“如果是如此,那該抓的抓,該殺頭一律殺頭。”

    嚴震直苦笑搖頭:“如果是如此還好辦了呢,他們燒了糧,但糧價仍然控制著,連一文錢都沒有漲,甚至還降價去兜售。”

    商人燒的只是自己的糧食,又不是官倉的儲糧,而且燒完之后更沒有將剩下的糧食抬價售賣,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沒有觸犯法律。

    “不用猜了,一定是地方知道了印度的事。”

    楊士奇開了口:“他們擔心印度的糧食抵達之后,會導致市面上的糧價迅速下行,甚至一文不值,所以才行此事,以此來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損失。”

    一旦印度糧食抵進泉州,那這群糧商就會直接完蛋,怎么都是賠錢,而燒糧食,最多賠一半。

    就在這時,殿外又跑進來一名小宦官,手里捏著一份奏本。

    “陛下,通政司送來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琼海市| 潼南县| 浦县| 大同市| 余江县| 吴堡县| 郸城县| 平乡县| 来宾市| 凉山| 玛纳斯县| 长岛县| 开远市| 太仆寺旗| 昌乐县| 桂林市| 五华县| 安吉县| 酒泉市| 廊坊市| 馆陶县| 商都县| 屏山县| 孟村| 陈巴尔虎旗| 长宁县| 奈曼旗| 隆尧县| 齐河县| 中宁县| 衡东县| 芦溪县| 中江县| 靖宇县| 宣威市| 平湖市| 永福县| 新建县| 县级市|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