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光復大漢舊土(中)-《日月永在》
第(1/3)頁
自《癸未條約》簽署后,朝鮮的一應軍政大權幾乎都落進了大明顧問大臣胡嫈的手里,這一點讓很多朝鮮的官員大為不滿,而胡嫈上任之后,可不僅僅只是他一個人擅權,大量大明籍底層官員幾乎將朝鮮當成了仕途的鍛煉崗位。
自中樞朝堂到地方道府各個崗位,幾乎都有所謂的大明顧問存在。
政治、民生、教育、礦產、經貿,所有能夠誕生出紅利的區域,大明的顧問團就好比吸血蟲,貪婪的將一切都吸收的干干凈凈。
在這種環境下,胡嫈還效仿朱允炆的貴州政策,在漢城搞出了一個“大明--朝鮮政治學院”,只有在這所學院深造過的朝鮮中層官員,才可以獲得胡嫈的提名,出任更高一級的官職。
這就使得眼下朝鮮的朝廷之上,出現了政見截然相反的兩個黨派。
精明黨和衛國黨。
字面意思淺顯,精明黨都是在胡嫈那個政治學院深造過的官員,在精神屬性層面已經徹徹底底拿自己當成大明人了。
他們的口號就是‘只有師法大明才能救朝鮮’、‘在朝鮮,我們連一絲窺見未來的光明都看不到’、‘大明是普世下最強大和開明的國家,因為其擁有朝鮮所不具備的行政管理體制,更擁有一位偉大的君王。’
衛國黨則是李家王朝建國之后的舊派,希望保存國體,只作為依附于大明,或者加入明聯的附屬國,堅決不愿意做亡國奴。
‘為此,我們不惜魚死網破,打到山河破碎。’
骨氣是有的,血性也值得欽佩,但也僅僅如此了。
胡嫈或者說朱允炆,可不會因為他們的血性和為人的尊嚴,就高抬貴手,放過他們。
十年改造,朝鮮的一切是什么樣子?
在朝鮮各道府的教諭、學堂,每次開課前,胡嫈搞出了一個所謂升旗的儀式。所有人要先向朱允炆的畫像磕頭,然后肅立注視著大明的日月龍鳳旗升起,才能開課。
所有朝鮮官員的子女上的第一節課,必須是漢語課。
掌握的第一門知識,必須是熟練的運用漢語。
因為所有朝鮮的書籍,都在一步步由漢朝兩種文字,逐漸演變成僅剩下漢語一種。
不識漢語,你連書看不懂。
這一點讓李芳果在內的所有衛國黨惶恐不安。
他們想要反抗,召集舊部、家丁來驅趕或者說殺死胡嫈在內的明朝顧問團,殲滅精明黨,卻發現整個朝鮮境內早已亂成了一鍋粥。
近百年來,因為金遼爭霸、元金爭霸、明元爭霸而大量逃入朝鮮國內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地方的新豪強。
他們或三五十人成群,或幾百人糾結,拿著憑空冒出來的精良武器,穿著堅如磐石般的重裝鎧甲,加上其遠超朝鮮土民的血性和暴力因子,迅速成勢,盤亙在道府的每一個縣鄉,然后將手伸進道府衙門。
在地方上明朝顧問的默許放縱下,或成一府之尊,或為副職,瘋狂的侵占地方政治紅利,打擊舊豪強,殘忍的制造殺戮。
中層亂了,底層更亂。
尊釋輕儒的高句麗雖然滅了,但李成桂推動的崇儒廢佛的國策無疑是讓朝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門閥林立、兼并土地。
大量的自耕農淪為了地方依附門閥而存的地主階級的附庸,高句麗王朝后期一度繁榮起來的民間手工業遭受到巨大的重創,一日勞動連糊口都困難,還要擔負不菲的私營稅。
這個時代背景下,不知道從哪里刮來的一股子風,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再一次爆發。
他們的目標及其明確:
“打土分地!”
上層思想困亂,中層爭權奪利,底層刀兵相向。
這么一個國家,朝鮮的中央朝廷哪還有能力去談凝聚,又拿什么來組織部隊反擊大明的顧問團。
搖搖欲墜的李家王朝,行將滑落深淵的朝鮮半島。
“使尊,內閣復文來了。”
在漢城王宮附近,是胡嫈的辦公府衙。
這里最早叫大明駐朝鮮顧問大臣司曹,明聯成立后改成了明聯皇帝駐朝鮮全權特使衙門。
一名公員拿著一紙信封匆匆尋到正在書房苦讀《建文大典》的胡嫈,恭敬奉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大理市|
广汉市|
南澳县|
镇原县|
三明市|
沧源|
赤城县|
沾益县|
如皋市|
赤壁市|
新沂市|
巴中市|
汨罗市|
綦江县|
固原市|
苏州市|
林芝县|
福泉市|
安达市|
磴口县|
克东县|
潞城市|
平阳县|
东辽县|
上栗县|
东山县|
荥阳市|
凭祥市|
石河子市|
镇坪县|
腾冲县|
安仁县|
赞皇县|
隆化县|
涿鹿县|
安图县|
嘉禾县|
东辽县|
米易县|
彩票|